陶瓷雕塑能手游长子(1874-1922年),福建德化人。他的许多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人物形象极其鲜明地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感情,有着优美动人的风格。
元明清以来,福建德化的瓷塑佛象就很流行。幼年的游長子,就受他雕塑佛象的父亲的影响,跟着父亲用泥巴捏个小人儿或是菩萨什么的。由于游長子肯用心,到年青时已能塑一尺上下的佛象。更由于他受着佛教艺术的影响,因此他早期的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雕现的多是古典人物,及“三星”等各种神象。
不久,游長子随着朋友来到景德镇,就在福建会館从事佛象雕塑买卖。开始,因为他技巧高超,雕塑形象生动,所以还拥有一定顾客。但到后来,单种以佛象为题材的雕塑,越来越不得人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喜吸的雕塑却又没有,这就大大推动了雕塑家不得不在新的题材上下功夫。“漁、樵、耕、读”人物雕塑作品的出现,正是雕塑家突破过去狭隘題材、初步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具体表现。从此,游长子的创作打开了新的局面,而他的作品却也愈过愈为人所喜爱了。
游長子的創作态度是很認真的,他所雕塑的人物,五官和身材匀称生动。比如他雕犯的“耕夫”,头戴斗笠,手拿禾锤,把农民的那种生气勃勃的形象,完全表现出来。他雕塑的技巧既好又快,并且还具有塑现场人象的绝技。只要被塑者坐在他对面,他眼看对方,两手操作,当场捏出后,犹如摄影那样逼真。
在旧社会反动政权压榨下,游长子的手艺虽高,但生活却是很苦的。可是他对待朋友却很慷慨。他的作品可随便送给好友,而对一般有钱或有势的人,却要随他高兴,不高兴时,任何重价他也掉头不顾。“民国”初年,浮梁县知事陈安就曾以权势把他拘留在县衙門里,百般或胁利诱要他创作几件作品,都为他严词拒绝。所以人们至今在提到游长子的时候,除了赞赏他的艺术技巧高超而外,同时也很佩服他为人高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