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人民瓷厂的青花路

人民瓷厂最终能成为青花瓷专业生产厂家,并不是上级领导的组合安排,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事实上,1959年底,市有关部门曾对全市各瓷厂生产品种作过一次分工,其中确定新平瓷厂(人民瓷厂前身)以生产中西餐具为主。然而人民瓷厂最终发展为青花专业生产厂,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内部,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人民瓷厂的青花生产的发展壮大,是历史形成的,是全厂职工勤劳智慧的结晶。

讲到人民瓷厂的青花,必然会提到一个人:他叫巢克谦,又名巢葆珍。我编纂《人民瓷厂志》调研时,这个名字屡屡被人提起。他生于1893年,青少年时代从都昌到景德镇来学画坯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陶瓷这一行。巢葆珍为人精明,善经营、会管理,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在民国时期就在老罗汉肚开办了“巢葆珍瓷号”,专门生产青花瓷。据当年同巢葆珍熟悉的老人介绍,“巢葆珍瓷号”的瓷器品种很多,碗坛杯碟瓶罐都有,且大部分是青花瓷,其中以梧桐画面为主。他的青花石榴器尤为畅销,西藏寺庙基本都有他的产品,有的还销往东南亚国家。他有丰富的青花技艺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青花技术和青花生产的队伍。由是,“青花大王”、“巢老三”的名声也为当时的景德镇陶瓷界所熟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瓷业生产成了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景德镇的私人瓷号作坊纷纷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组成了一个个私私联营的瓷厂。1952年,座落在风景路金家分头的华光瓷厂成立,巢葆珍是27位股东中的最大股东。华光瓷厂是当时景德镇规模较大的瓷厂,它有26个生产班组,480名职工。巢葆珍入股华光的不但有他的生产资料,还有他的青花技艺和管理经验,以及一支具有青花瓷生产经验的职工队伍。这些,就成了日后人民瓷厂发展青花生产的基础力量。1956年1月,华光同光大、群益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的第三瓷厂时,巢葆珍任副厂长,直至“文革”爆发才被免职。他于1967年病逝。巢葆珍的管理才华,被我所采访的所有老干部、老工人一致高度肯定。

1959年新平瓷厂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在国庆前生产一批庆祝建国十周年的青花瓷送往北京。当时全厂青花工人占职工总数近一半,但青花瓷比例却只有17%。一半的工人只能生产17%的产品,其原因是当时青花瓷全是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坯上手工绘画,产量自然受到制约;而产量低却还要生产,是因为青花瓷的销售单价比同品种红花瓷高得多,经济效益很好。因工效低,全厂青花工人加班加点,建国十周年的青花瓷生产任务才得以完成。这件事使厂领导认识到,人民瓷厂要发展,必须扩大青花瓷生产;而要达此目的,青花瓷工艺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厂部组织了以刘书阁为主的攻关小组进行青花工艺技术改革攻关。刘书阁等人从手工制版入手,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试验,完成了部分青花瓷由手工绘画改为分水贴线条的半手工绘画的实验,当时工效就提高50%。之后,刘书阁又把目标定在由贴线条上升为贴全花并取得成功。很快,他又设计出装饰较为繁杂的芙蓉花纸并投入生产,完成了由手工绘画至全部带水贴花的工艺转变,工效成倍、成十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之后,更为繁杂的梧桐、双龙、金鱼、敦煌、双梨花等十余种青花花纸陆续试制成功投产,至1984年,人民瓷厂除砂芯工业瓷外,青花瓷比例已达100%。这些,都离不开带水贴花这一基础工艺改革。带水贴花的成功,是人民瓷厂最终能成为青花瓷专业生产厂家的极为关键的环节。

梧桐是人民瓷厂青花瓷的主打画面。据史书记载,梧桐画面产生于青花瓷鼎盛时期的清康熙时代,四百年来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梧桐画面版本众多,统一其画面已提到新平瓷厂的议事日程之上。1965年,以在新平瓷厂挂点的轻工部陶研所专家王希怀(著名青花大师王步之子,后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主,参加人员有罗贤初、张彬、秦绍雄、袁迪中等,开始对梧桐画面进行整合。这些人员都是陶瓷工艺美术专业人才,青花工艺造诣颇深,对青花瓷历史也了然于胸。他们深入陶瓷市场,走访民间艺人,查阅历史资料,比较各种画面,结合青花的特点、梧桐瓷的历史和市场营销的需要,最终对梧桐画面作了一次大的修改整合,其中主要固定了画面中的楼台亭阁形象,梧桐树的篇幅也有增大,同时,确定了小桥及桥上人物的画面。该画面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专家论证审批后最终定案。这次画面定型正当其时,因为不久中国大地就陷入“文化大革命”动乱之中。在“文革”前初步完成青花梧桐画面整合工作,应该是景德镇市青花界一件极有意义的大事。

“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后,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已成了我国的中心工作,陶瓷行业的生产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瓷厂的青花瓷产量较“文革”前有大幅度提高,青花瓷生产工艺也相应进行了改革。新工艺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工艺的要求,再一次进行梧桐画面的修订,又一次提到了人民瓷厂的议事日程上。这一次由副厂长黄新主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邹炳炎负责,重点是对梧桐画面外沿进行修改整合。邹炳炎等技艺人员成功设计了青花开膛画面,在画面外沿采取织锦边开窗,并在其中增加了由什锦珠帘、绶带八宝(八宝即指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八仙所用的器具)组成的的图案,丰富了画面的欣赏内容。此时青花梧桐瓷带水贴花已全面铺开,此次采取开膛和织锦边开窗改革,实际上把梧桐外沿画面进行了分割,增加了贴边花的伸缩性,使其便于带水色、便于贴花操作,避免了一些质量缺陷的产生,在工艺上保证了青花瓷的质量。至此,亘延数百年的青花梧桐画面基本定型,人民瓷厂立即把这个画面在工商局申办了“长青”牌商标。正是这个画面,伴随着45头青花西餐具在德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获金奖而走向全中国、飞往海内外,向世界传播着中国人民古老的文化精粹。自此,人民瓷厂青花瓷生产专业厂家的地位完全确立。

青花瓷起源于唐、宋,成熟于元。陶瓷考古界公认,自古以来,景德镇的青花瓷一枝独秀,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产瓷区。人民瓷厂在其58年(1952—2010)的历史中,继承了老祖宗留下的青花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创造了景德镇青花史上的诸多奇迹。他们为老祖宗争了光,为瓷都争了辉。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为子孙后代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