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重估外销瓷的价值?

我国的外销瓷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当时的景德镇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制瓷中心。图为今年6月,景德镇御窑出土瓷器和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被放在一起对比展览。

18世纪初,法国有一首诗曾经轰动过欧洲,它生动地表明中国优美的瓷器传到欧洲的过程,诗是这样写的:

去找那种瓷器吧,它那美丽在吸引着我,在引诱着我。它来自一个新的世界,我们不可能看到更美的东西了,它是多么迷人,多么精美,它是中国的产品。

这首诗可谓准确地表述出当时一个法国人的内心感受。17、18世纪,欧洲人心甘情愿地领略了东方艺术,欧洲贵族热衷于中国的瓷器,以致在漫长的几百年里,欧洲人都以拥有中国陶瓷为荣。澳大利亚学者迈克尔罗伊曾撰文道:“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搜寻着瓷器的配方,只是为了尝试在本土制造出有着贝壳般透明的玻璃釉的瓷器。”我国外销瓷发展在唐代,盛行在宋元,高峰在明清。据统计,迄至18世纪80年代末,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往西欧的陶瓷就多达4500万件。

虽然当年外销到欧洲的瓷器,多以日用瓷为主,但因当时出现了“特别订单”,瓷器绘画题材与当时欧洲人的生活情绪与宗教信仰紧密结合,对于历史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亚洲部中国藏品研究员孟露夏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可以说外销瓷是欧洲最重要的收藏品类。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重估外销瓷的价值?

根据相关文献估计,明末清初这一段时期,景德镇平均每年输往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瓷器不下于100万件。此时的景德镇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制瓷中心。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研究员孟露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销瓷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欧洲最重要的收藏品类。”

清康熙 青花法国妇女形象开光装饰盖罐

元代景德镇窑  青花瓷大量用于外销

在唐代,中国陶瓷由海上远销世界各国,其外销瓷主要是以长沙窑青釉彩绘瓷或青瓷,以及越窑青瓷为主。

唐朝统治者对扬州的海外贸易十分重视,宋、元时期,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中国陶瓷的外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宋、元时期的外销瓷以龙泉窑系青瓷为主,其次是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也大量用于外销。另外,还有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建窑系瓷器及福建、广东沿海专烧外销瓷的瓷窑产品。

著名藏家马未都认为:“外销瓷可以简单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式样、中国题材,但属于外国风格;第二类是中国式样、外国题材或者外国式样、中国题材;第三类是外国式样、外国题材。”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迈克尔罗伊曾撰文道:“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搜寻着瓷器的配方,只是为了尝试在本土制造出有着贝壳般透明的玻璃釉的瓷器,而此时,意大利、法国、荷兰及英国只能生产施有厚实锡釉陶。1295年马克·波罗从亚洲回到威尼斯后,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了瓷器的存在,并且在意大利大为鼓吹它的好处。”

清乾隆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纹章纹盘

一个瓷盘运到欧洲出卖利润至少是100%

直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人在澳门求得居住权。从此,澳门成为中西贸易的中心,中国瓷器由葡萄牙人运往欧洲,那时中国瓷器的价格极为昂贵,葡萄牙人也因此能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据估计,一个瓷盘运到欧洲卖出,利润至少是100%,由于中国瓷器的独一无二,欧洲国家的国王先后以拥有中国瓷器为荣,包括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国王等,逐渐蔓延到欧洲各国并使得越来越多的豪门富商也仿效国王建造收藏中国瓷器的展室。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欧洲成为世界富裕中心,中产阶层也有能力拥有中国瓷器。从十七世纪西欧的绘画中,特别是荷兰生活画上,中国外销瓷盘、碗、果碟、酒杯、酒壶等元素经常出现。

据资料显示,在西班牙皇宫内收藏的中国瓷器便有3000多件,仅在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西班牙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商船,就有13艘之多。英国从18世纪开始,即与中国进行频繁的瓷器贸易。1735年仅仅“格拉富图”号和“哈雷孙”号这两艘货船,就运载了24万件瓷器到英国。德国宫廷对中国瓷器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到18世纪时期,德国宫殿内已经摆满了中国瓷器,并用中国瓷器改装成各种装饰品。

清康熙 青花带银配件双颈油醋调味瓶

绘以西洋纹饰的出口瓷18世纪最蓬勃

绘以西洋题材纹饰的外销瓷, 最初是由葡萄牙人定制。随后由于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 其他国家的商人受到启发, 各式西洋风格的纹饰和设计陆续出现,18世纪时最为蓬勃。

孟露夏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附近发现的‘勿里洞’号沉船是其中最早、最重要的一项发现,该船大约于826年沉没,除金银器外,载有湖南长沙窑所产瓷器就有5.8万件。”

景德镇大规模生产的首批外销瓷多为青花瓷

有数据显示,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二十一年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约1600万件,包括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及广彩瓷器;迄至18世纪80年代末,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往西欧的陶瓷就多达4500万件。另一项统计从万历三十二年到顺治十三年销到荷兰的瓷器多达300万件,平均每年约6万件。

根据相关文献估计,明末清初,景德镇平均每年输往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瓷器不下于100万件。此时的景德镇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制瓷中心,此时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根据孟露夏的研究,当时定制特殊欧洲纹饰瓷的订单由欧洲的购买者交付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大班),大班管理交易和他们自己的私人业务,购买者通常是大班或公司里船员的亲属、朋友或熟人。

孟露夏称:“景德镇大规模生产的首批外销瓷多为青花瓷,被称为克拉克瓷,目前所发现的最大一批克拉克瓷(约2.1万件)是所谓的‘万历’号沉船上的货品,这可能是一条葡萄牙商船,约1625年在马来西亚东海岸附近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