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三宝——千年瓷都的美丽乡愁

{观点摘录}

胡平(作家,南昌大学教授,201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瓷上中国》作者)

现在无论是世界范围内的陶瓷艺术热,还是中国范围内的陶瓷艺术热,不是只能用“时尚”二字概括。实际上其最本质的心理依据,是一种“反思”精神的回归。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最原始古老的手工劳动方式,来回到当年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源系,当成艺术精神的指纹,找到我们当初出发的那种研索方式与个性。

三宝之意义:景德镇在面对商业化、工业化双重围剿下,三宝是其回归传统民窑的一种强烈的冲动。在三宝这个地方,我们能够感受到手工劳动动人心弦。虽然国内的古城已经遭遇了普遍的破坏,但三宝的存在,是一个精心布局而又浑然天成的新兴村落,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生活水乳交融般结合。当今中国全社会普遍无缘由焦虑心态,在三宝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慢生活运动。就我看来,三宝与政府推动、企业公司开发不同,是李见深个人凭一己之力二十多年努力的结果,有着鲜明风格,这既是三宝的长处,又是其短板。
希望政府理性地善待三宝,不要急功近利地去开发,否则留不住三宝的美丽乡愁,反而平添血海深“愁”。

李见深陶瓷文化推广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成员,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始人):

从1995年我从美国回到景德镇至今,20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将三宝这个话题放到公共的位置作为一件事拿来讨论。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景德镇的一个进步,或者说是迟来的一件事儿。

我们有时候做了很大的努力,却无颜面对世界的目光。我们往往总像一个家长,把孩子需要做的已经做掉了,三宝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们需要放开的是让他自己成长。希望政府要有国际眼光,不要过度地介入。

齐献中(三宝村原住民,景德镇的“马蒂斯”):

我作为三宝居民,也是农民出生,对三宝只是做了小小的贡献。但总觉得咱们三宝的交通是个问题,一到了吃饭的时间就总是堵车,道路环境绿化也是一个问题。

陈鸿云景德镇市珠山区委常委、副区长,“三宝瓷谷”项目负责人):

通过此次高峰论坛,我们可以体会到大家对三宝的期待。我们政府更加能够感受到:将三宝建设好的责任与义务之重大。近年来,为了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的: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为了“瓷都梦”,积极打造“三宝瓷谷”项目。

在实施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把握三项原则:一,高端性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我们)去扬州、开封等多地古城,吸收消化先进经验,并拜访多位陶瓷艺术家、原住民,多方面进行意见征求;二,保持项目的原生态,全面反映三宝地区原生态,充分挖掘三宝地区独特建筑风格、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气息以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保持三宝原居民原有的生活作息方式;三,把握开放性,秉承“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风格以及产业布局多方面吸收、呈现不同时期人文等优势,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特色。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三宝“山”、“水”、“石”特色。遵循“生态先行,景观引导,文化传承,空间协调”的发展理念。

刘远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三宝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本地的陶瓷文化合理的融合才能使三宝越来越好。所以我认为,发展三宝不要去破坏山,不要去破坏水,不要去破坏农田。大片的农田是三宝村的特色之一,我们不能毁掉农田,做成高楼大厦;三宝的山是多么的好,很多原生态的村庄并不拥有像三宝那样的青山;三宝的水,喝起来那么地甘甜爽口,比起价格昂贵的纯净水,矿泉水,三宝的水显得那么地平和又珍贵。因此,山、水、田,在三宝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因为这些是三宝的根基所在。

另外,三宝村的发展还要将历史、文化、特色有机的贯穿起来,古代窑址,矿区要保留下来。我们这里是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历史不能被淹没,不能被破坏,应该展示出来。围绕三宝,我们应该深层次去挖掘它的历史,理清它的历史脉络。文化,也是不能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能以狭隘的观念去定义文化,将三宝村推向世界,就必须将三宝与文化融合起来,这才能源源不断地散发出它的光芒与魅力。三宝的历史,三宝形成怎么样的文化道德体系,在它的发展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伍一洵景德镇市真如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景德镇本来就是世界级,不要妄自菲薄。很多国外友人聊天谈起中国的各大城市,他们对上海,对深圳没什么兴趣,因为那里除了有钱还有什么呢?但景德镇不一样,这里有的,其它地方都没有,景德镇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关于三宝的发展,这次论坛的题目取得很好——“千年瓷都的美丽乡愁”。我的理解是:存在的传统文化是在乡村里,而不是在城镇的。城镇是商贸交往发达的地方,商业气息很浓重,它并不纯粹。所以,中国文人有个理想的状态就是——耕读人家。但这个“耕”,我们可以理解为另外一个含义:劳作。

从这个方面来说,三宝刚好成为这样的样板。就好比:我们去现在很热门的西塘,宏村旅游,那里所保留的传统只是一个“样子”,那些古老的屋子里并没有人真正在里面生活,所有展现出来的只是一个表演,没有真正的生活存在。但三宝却是货真价实的存在着,它还保留着它的生活方式,保留着它原有的状态。谈及三宝的发展,应该把山水的概念放进去,也就是重视三宝的生态环境。很多艺术家,设计师都拥有同样的一个梦想,就是在山水之间创作,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律动。从自然的方面来说,三宝本来就是一个人才的集中地,用山水这个得天独厚的工作室把他们留下来。而我更加强调的是,要把设计师留下来,因为艺术家大多是关注自我的行为,而设计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李文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当下的情况下,景德镇陶瓷如何发展是个重大的话题。作为一个陶瓷人,我觉得三宝如何发展,政府如何引导,如何规划,这几个方面是一定要好好地做文章。三宝的发展应该从地理优势,区域特点出发,从地理结构上来说,三宝是一个峡谷形成的村庄,把三宝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建立以三宝为中心的陶瓷硅谷。所以,我认为,三宝的发展就必须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相辅相成。我向每个朋友推荐景德镇哪些地方必须去,其中有一处就是三宝的世外桃源。每一次(朋友)回来都会得到(他们)的褒奖,“原来去景德镇都没有发现这样的地方,原来景德镇是这样的”云云。

因为景德镇这个城市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城市,这根据游客本身从哪个角度、走的深度去看景德镇有关。你走的深度不一样,你对景德镇的评价就不一样。三宝给我的感觉,是山清水秀,本底很美,深厚人文的东西也很重要。

李菊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陶瓷手工艺工人,关于城市的规划以及三宝的建设这个大课题,我还是第一次接触。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我们讲这个城市是地理上的荒漠。但是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没有文化,那就是我们城市人心灵上的荒漠。景德镇三宝,其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我们民族心灵的骄傲。我们曾经因为陶瓷在中世纪骄傲一把。曾经有一个“丝绸之路”、还有一个“陶瓷之路”。其将我们的文化与传承,通过陶瓷传播到了很多地方,三宝是历史的见证。但是这也都是过去,对于将来,我们也是有所担忧的。千年的窑火并不会在我们手中终结,我们有信心传承。从这些每年数以万计来到景德镇艺术家们身上,我们就能发现景德镇瓷土那种吸引人的魅力。

王刚宏景德镇正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融学者,摄影家):

投资者是相当于电影的制片人,导演、演员是更加重要的,这就是艺术家该干的。我身为投资者切不可跨界错位了。我们是来为三宝服务的。我只是来搭台,还是需要各位来唱戏。

景德镇自身是有很多东西的,但是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重新整合做好?我们首先要思考,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短短的30年,中国发生如此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东方文化正在逐步成为主流。

从经济、政治等等各方面都在为历史助力,但是真正能够从历史中保存下来的,却是文化。

景德镇目前拥有什么?创意、文化、山水都有,可是问题是,中产阶级以及富裕阶级在景德镇却无法购买其需要的文化产品。景德镇很多地方我都去看过,可是最能打动我的还是三宝。

杜兵(成都映像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

因为我是做餐饮的,美食需要美器,所以我一年五次来到景德镇。在我没有认识景德镇这座城市之前,景德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城市有点乱,而且找不到感觉。后来通过景德镇朋友介绍和艺术家们交流,也来到三宝。随后,我向每个朋友推荐景德镇哪些地方必须去,其中有一处就是三宝的世外桃源。每一次(朋友)回来都会得到(他们)的褒奖,“原来去景德镇都没有发现这样的地方,原来景德镇是这样的”云云。

因为景德镇这个城市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城市,这根据游客本身从哪个角度、走的深度去看景德镇有关。你走的深度不一样,你对景德镇的评价就不一样。三宝给我的感觉,是山清水秀,有深厚的人文历史。

黄茂军(资深媒体人,《东方陶瓷》执行主编):

作为一名新景德镇人,也是一名“景漂”,在景德镇生活工作也有十个年头了。我在景德镇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许多外地的朋友来了我这,而接待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去三宝参观。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像一名导游,每次都要说三宝,向他们不断地解说三宝。其实,三宝原本就是个居住地,这个天然形成的山谷,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居住,耕作。当像李见深这样的人来到三宝之后,三宝变成了生产地。本来居住与生产时极好区分的,在中国其它城市,唯独在景德镇却变得不好区分,也无法区分。在景德镇生产与生活混为一体,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活型城市,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生产型城市。所以,这里的建筑物既要考虑生活的功能,又要考虑生产的功能。每一个在三宝做房子的陶瓷艺术家,既在三宝生活,又在三宝工作,那里的房子既是家又是工作室,给他们可以定义一个称呼——创意阶层。所以,我认为三宝的生活方式折射出它的发展特色。

吴能(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教授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
  三宝火啦!怎么这么火呢?三宝为什么会这么火呢?第一点,它有强大的文化气场。它的气场是如何来的呢?我认为是源于——三宝国际陶艺村的落户三宝。并且,通过许多中外艺术家扎根三宝,才使得三宝有了今天这么强大的文化气场。第二点,三宝亲近平和的自然环境。三宝离陶瓷学院,离城区很近,这样的地理位置是艺术家理想的创作居住的地方。第三点,三宝既本土又国际范。所以很多中外艺术家向往着三宝,这里的魅力不断吸引着艺术家聚集在这里。三宝怎么去打造?是把三宝打造成皇冠上的钻石,还是把三宝打造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我个人倾向于,把三宝打造成皇冠上的钻石。因为,三宝只是弹丸之地,一条峡谷,有些东西不是大就一定好。精,才是三宝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刘鲁滨(知名新锐建筑设计师,清华大学4A2建筑工作室创建者):

景德镇名气很大,它是一张世界级的名片。不过,我当初来景德镇的时候,很失望,觉得它没有特色,就是个城乡结合部,甚至比不上其它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没有它们的方便性,也没有感觉明显地域的特色,可能唯一让我感觉有些标志的,就是马路边的陶瓷灯柱子。第二天,我却在破旧的窑炉,和晚上的陶瓷小摊中找到了景德镇的感觉,有人选择在景德镇定居,感受它的独特文化,这使我开始觉得,景德镇渐渐出现在我眼前了。然后,我去了三宝,一开始也是失望的,一大排的独门小院,贴着白瓷砖,八、九十年代的风格,我想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老的东西,可是,没有。说到三宝开发的问题,我觉得是制定规则是很重要的,给三宝制定规则是根基。我在这里没有看到一个高端的状态,全是生活的状态嘛,手工艺的状态,平民的状态。所以,在这里引入一个高端的状态是否合适?然后,如果引进了,全是做一样的东西,是不是会存在问题,是不是应该考虑多元化?以建筑设计师的角度看三宝的发展,三宝应是疏密有致的发展。作为一个外人,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消化有关这座城市的内容。

李游宇(上海文史研究馆雕塑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汉光企业董事长、总设计师):

2013年我从(景市)高新区转移到三宝。有人这样告诉我,高新区是没有文化的地方,而三宝是有文化的。我认为,对三宝的评价,对三宝的定位是有分寸的,不应夸大。三宝没有历史,也没有原生态的建筑。谈到三宝,我认为进三宝的那段路是有文化的,进去之后就只是农田了。三宝的自然环境很好,我们需要不断地往里面装东西,李见深往三宝里面装了不少东西。当我们不断地往里面装东西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格调,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如何让三宝国际化。景德镇这座城市离国际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们能不能让三宝村走点“捷径”一下子让三宝变成国际化?所以,当时我们迁移到三宝的时候,做了很多调查,如何让我们的设计与三宝村相一致,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如果继续采用司空见惯的徽派建筑,那么我们那就没有亮点,就如同婺源的村庄一样。比如我们在三宝做的博物馆,我们从色调上,形态上力求突破,把我们的建筑做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即使这些建筑放到上海,放在美国,也是很现代的,很国际化的。所以,三宝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充实它,让它饱满起来,它就像一块极好的材料,全靠人们怎么利用,利用好了它就能装载满满的文化,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