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之辉:陶瓷的美

许润辉在景德镇是个独特的存在。

1977年9月,许润辉出生于江西临川,这是一个诞生了汤显祖和临川四梦的才子之乡。但对于许润辉日后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无从揣测。在地理意义上,他一直把那里当作自已的故乡。而在精神层面,乡愁似乎一直在伴随着他,直至经历了景德镇一一北京一一景德镇这样一段人生经历,他才从挣扎和纠结中摆脱出来,通过触摸泥巴这种“安静的力量”。

找到了自己的存在。

1996年,许润辉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校(现江西陶瓷工艺美院)陶瓷美术专业毕业,他在这里完整的学习了传统陶瓷工艺及陶瓷绘画技法,然后分配到当时的十大瓷厂之一红星瓷厂,而当时的国有瓷厂已开始弥漫着没落的气息,许涧辉感到了恐惧,他选择了逃离,他请长假回到故乡死命复习功课,他甚至背下了整本英语字典,1997年9月,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一个外省青年来到了北京,他在这里接受了当代陶艺并热爱上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他发起并成立了“七月流火陶艺社”,如同陶艺圈里的一支“摇滚乐队”,他们一出场就给人们带来震撼,这一时期,许润辉作品还一直停留在对概念的一般解读,生与死、爱与欲望,限于条件,陶瓷材料的独有魅力根本无法得展现。其《状态》系列虽然经常展出、获奖,但影响力十分有限。

2011年,许润辉从清华毕业分配到中影集团从事动漫没计,这是一份相当有吸引力的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逃离,为了生存,他开过美术培训班,在宋庒画油画。这期间他也在北京和景德镇之间不断往返。而此时的景德镇,己涌入了大量的外来艺术家,甚至出现了“景漂”这样的词汇。许涧辉最终选择了归来,这位同时具有“北漂”和“景漂”身份的青年陶艺家终于回到了陶瓷的故乡。

凭借在瓷校的学习经历,许润辉对造型、泥性、工艺烂熟于心,他成天出没在作坊、窑厂,泥从手中滑过感觉、拉坯车由强至弱的转动、窑炉口不停闪动的火焰,让他沉醉和流连忘返,他在这里寻找到了陶瓷材料所具有的无限表达,而对于观念的表达也变得越来越平和,传统的工艺和现代的理念得到了完全的融合。这里展出的《物语》系列作品,是许润辉这一时期作品的全部呈现。

《物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许润辉亲手拉制,体现了陶瓷材料的唯一性,而在造型上,熟读陶瓷史的他借鉴宋瓷的简单之美,几根弧线又构画出某种当代的气息,他选择最纯粹的白、黑、蓝来装饰器皿,釉的质感流淌着具有古代文人气质的孤独之美。

尼采说过,我不是喜欢孤独,而是找不到对话的语言。尼釆还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许润辉找到了自已的语言,那就是陶瓷本身的美、简单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