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被称为“CHINA”,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湖南醴陵,因釉下彩瓷而闻名于世。从本期开始,本刊将用连续报道的形式,介绍醴陵知名企业红玉红瓷的彩瓷生产与艺术价值,希望以点窥面,为读者展现一个全新的艺术瓷世界。
2012年6月28日,“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正式在故宫博物院的斋宫、诚肃殿展出,此次展览精心遴选了71件套(其中现代作品13件)代表醴陵各个时期所烧制瓷器不同风貌的醴陵陶瓷,展示中国瓷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拥有悠久陶瓷烧造历史的湖南醴陵,其传统的、特有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作为醴陵唯一一家受邀参展的企业醴陵市红玉红瓷陶瓷研究中心展出了3件(1件釉下五彩瓷,2件珐琅彩)体现“传承古艺、开拓创新”精神、代表现代醴陵瓷器工艺水平的作品,获得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为醴陵陶瓷艺术走向国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历史不会遗忘,文化不会沉寂,工艺需要创新。
艺术总有那么一种魅力,让人挥之不去。
让我们走近瓷城醴陵,走近浓郁的醴陵陶瓷文化,走近独一无二的红玉红瓷……
陶瓷小知识
四大名瓷
青花瓷、珐琅彩、粉彩、高温颜色釉瓷亦称中国四大名瓷。
青花瓷被誉为“瓷国明珠”,是以色料在胚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是唯一在紫禁城内烧制的瓷种,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高,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
粉彩享有“东方艺术珍宝”的美誉。粉彩亦称软彩,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浓郁民族特色。
颜色釉瓷被人们誉为“人造宝石”,蕴涵丰厚,光彩照人,在釉料理加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烘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
五大名窑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其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官瓷胎体较厚,这是因胎、釉受热后澎湃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
哥窑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其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钧窑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定窑为民窑,以烧制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陶瓷,我们并不陌生。中国享有“瓷国”之盛誉。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里,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从红陶、灰陶、彩陶、黑陶、白陶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和色彩缤纷的釉下彩、釉上彩瓷器等,我国陶瓷10000多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同时也记录、承载、见证了我们人类的成长与进步。
醴陵,在我国浩瀚的陶瓷史中虽然没有景德镇那样的久远的历史,但也不缺乏可与之相媲美的魅力。同样悠久、厚重的陶瓷烧制历史,特别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