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良:陶瓷画作中的形象与灵感思维

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尤为重要,许多传世佳作被堪称精品,这与作者的形象、灵感思维分不开。
一、形象思维过程

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里的概念,总是和感受、形状、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imaginalthinking)。陶瓷美术正吻合了这一思维哲学,无论你怎样在陶瓷载体上显现其技艺,首先刺激你脑神经的是意识形态的思维过程,这种意识形态在脑神经中几经周转、分析、过滤、加工、最终产生了综合、抽象、概括的形态艺术,这一过程,是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过程。是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达到和实现想象中的形象思维过程。而陶瓷绘画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也有人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艺术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审美判断等,并用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如:陶瓷绘画艺术就是创造和描述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这种形式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就是所谓的神与物游。也就是说附有感情色彩的形象思维,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当某位画家以雄鸡题材创作时,往往会把所描绘的对象画的雄健、抬头翘尾,异常神气,这是因为作者“联想”到雄鸡的高亢,联想到雄鸡每日高歌捶人奋起的一面,联想到著名诗句“一唱雄鸡天下白”。这是联想因素促使画家的思维创作形成,并借以文化、技艺之修养,典型化的夸张、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形象思维关联着文化与技艺的修养

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牵涉到作者的文化与技艺的修养,文化与技艺修养的深浅决定了作者的审美水平。比如有得画作感动不了欣赏者,成为工匠画一张,而有得画作却能呼唤欣赏者的情感以致成为绝世佳作,这就是文化修养在形象思维中的体现。“文化”概念很广,是各学科文化的总和。比如陶瓷文化就是文化的一个学科。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

刘雨岑先生的陶瓷雄鸡图《一鸣天下晓》就是一幅鲜明集文化与技修养的画作,从此作品中可判断作者文化与技艺的修养达到了极致,画作的灵动性特点显著,精细之中不刻板,笔情墨趣颇足,又能较好地把握粉彩料色的肌理变化,用以表现禽鸟茸毛的质感。鸟的茸毛惟妙惟肖,以工笔手法表现得细微生动,意趣渺远,妙诣独到,雄鸡羽毛颇具装饰意味,一翎一羽无不细描,笔力苍劲,显现了作者的技艺修养。形象思维中所表现的雄鸡,不但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极具写实性,作者善于捕捉自然界最美的一刹那,把鸡寓意的真善美凝结成画。“一鸣天下晓,公德在匡时。”寄托了雄鸡高歌人间,呼唤正义的匡时精神。反应作者的文化涵养度

三、灵感思维过程

从艺术方面来讲,灵感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的思维形式。绘画创作灵感是艺术家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这种状态能导致艺术的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简而言之,灵感就是人们大脑中产生的独发奇想。它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突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瞬间解决了苦闷己久的思维过程。灵感源于信息的诱导、经验的积累、联想的升华。

灵感思维也称做顿悟。对艺术家来说是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进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画家的“神来之笔”不是短时间能产生的,它是形容艺术家在长期的修炼中创造了思维灵感在突然间豁然贯通、茅塞顿开,而且达到超水平发挥,因此“下笔则神”。“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这种创造灵感思维过程的形象化的描写。

陶瓷绘画创作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产生也是艺术家陶瓷艺术创作中,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形象思维。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于对艺术的热爱。柏拉图曾说过:“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所以从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产生到作品的形成中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表现过程,其中创作主体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其艺术语言的锤炼,是灵感产生和化为实际艺术作品的动力源泉。钱学森也曾说:“如果把非逻辑思维视为形象思维,那么灵感思维就是顿悟,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特例。灵感的出现常常带给人们渴求已久的智慧之光。”

四、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积累

艺术灵感是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在生活中养成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的习惯,随时随地或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这样,艺术工作者能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在不断的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当“灵感”突发的瞬间,其实就是爆发生活中凝结已久的信息积累,是灵感产生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和准备条件。《豆蔻年华》是我的陶瓷粉彩作品之一,此作的灵感诞生,与求知绘画艺术方面深厚的理论基础密不可分。此作品粉彩人物瓷板画,强调了人物神情,而适度夸张是必要的,有利于人物的意韵和寓意的表现,通过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内容。画作我始终运用了匀细而流动的线条,显示画作的韵律之美,诉说的人物仿佛有一种很愉悦的情绪在身体里游动,作品以文人画风为主导,以不俗不套为原则,力求新意。此画的成功与否与我陶瓷绘画艺术生涯中,求师学艺,习文弄墨分不开。在景德镇如此丰厚的艺术沃土中熏陶,怎能不结出绚丽的瓷画果实呢?又怎能不产生灵感思维呢?

形象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而灵感思维它更致力于追求形象的新、奇,而获得新形象并富有创造力的产品输出。所以,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的结合,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形象、灵感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知识阅历。(李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