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良如,艺术精神的守望者

真正的贵族是一种帮扶弱者、勇担责任的人,而不是谁赚了钱就能成贵族。中国受儒教文化的影响,真正的贵族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高贵气息,不是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用钱包装出来的。而是几代人的诗书礼仪道德传家传授下来的。"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涂良如,这位外表平凡的陶瓷艺术家,却能语出惊人显示出他对道德良知的坚守和对现实社会强大的思考能力。

人生观

中式落地门窗古朴典雅,明式案几简约质朴,案几上随意堆放的画笔和颜料,情趣盎然的瓷板人物画,一杯清茶飘着氤氲香气!在这样的环境,与涂良如老师聊天也是格外的享受。他浑厚而具穿透性的嗓音,富于节奏和弹性,像是在宣纸上落笔有声、圆转起伏。

在艺术界有传说涂良如老师不近人情,难打交道。第一次接触涂老师,笔者却感觉却恰恰相反,涂老师平易近人,非常容易沟通和相处。

是什么原因让周围的人,对涂老师产生那样的误解呢?原来曾经有朋友约涂老师出去吃饭,涂老师却经常以各种理由拒绝,很少参加一些不必要的饭局。他的这种态度,让人觉得他有点清高,有点不近人情。涂良如却认为,友情不是成天厮混在一起参加饭局,他宁愿在家陪妻子吃饭。他更愿意过那种简单生活,静心从事自己的艺术创作。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一些人对他有看法。涂良如的妻子脚骨摔裂了,需要在家静养。涂老师则每天寸步不离,在家买菜、做饭、在家尽心照顾妻子。整整二十多天,朋友约他吃饭,他从不出去,甚至也很少到画室。有人不解地说:"何必把自己捆住呢?花点钱请个人帮忙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涂良如却认为虽然陪老婆吃饭,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她生病的时候,最需要有人照顾,精神上就不孤单。自己做的饭菜其实并不好吃,但是至少这时候陪在妻子身边,妻子心情好身体复原就会快点。这和请人没有关系,妻子身体好的时候,他可以请人,但她身体不好的时候,他不能让别人来代替自己照看妻子的责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未必每个人会这么做,特别对于那些事业成功的人来说。一般人问女孩子看上男人什么了,无非说这个人有地位、这个人有学识、这个人长得帅等等条件。涂良如说他和妻子结婚的时候,瓷业最不景气,他是工厂里最底层的彩绘工人,而且身高还是不足一米七,属于"二等残废"的那种!涂良如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妻子差点和家庭决裂,坚决和他走在一起,说明他妻子一点都不功利。他愿意和自己的妻子分享他们如今的幸福和成功。

对于社会上一些所谓成功人士声色犬马的生活,涂良如不以为然。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能看上"成功"的老男人什么呢?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和一些寄生虫一样的女人厮混在一起,有什么意义呢?她们和老男人在一起的目的,无非是想开宝马、住别墅,过不劳而获的生活。

对此,涂良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的贵族是一种帮扶弱者、勇担责任的人,而不是赚了钱就能成贵族。中国受儒教文化的影响,真正的贵族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高贵气息,不是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用钱包装出来的。而是几代人的诗书礼仪道德传家传授下来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涂良如,这位外表平凡的陶瓷艺术家,却能语出惊人显示出他对道德良知的坚守和对现实社会强大的思考能力。

追逐

1981年,涂良如从新光瓷厂考入职大,成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第二届学生。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涂良如始终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保持着对艺术的真诚和执着追求。

陶瓷职大学习期间,涂良如记得最清楚的是杨永善老师的一堂课,老师带给了他全新的设计理念:一个作品设计,你应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它、分析它、思考它。杨老师拿出一个瓷壶放在讲台上,他又把那个瓷壶倒过来放在桌上。他问全班同学:从创新的角度考虑,如果把壶嘴、壶把重新安装、改良,是不是又是一把很漂亮的壶?最后,他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摆出一盆吊兰,让大家写生。写生以后每个人用这个吊兰为题材,做出十个自己认为可以做出来的陶瓷器皿。

杨教授的强化训练课,把涂良如和全班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杨教授教会了涂良如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不再局限在狭窄的一面去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

在职大学习期间,刘培金老师说的一句话,使得涂良如对传统艺术追逐了近二十年。"我们现在暂且把振兴瓷都放一边,你们现在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瓷都的名誉还更实在。身处瓷都的你们,不知道瓷都历史上有多荣耀,皇宫里的瓷器有多精美,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曾经有多辉煌,我们的中国为什么叫"china"(瓷器)?如果你们作为景德镇人,还有作为景德镇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你们应该通过你们的努力去恢复景德镇以往的名誉。"老师的话落地有声,促使涂良如重新审视景德镇的传统,他又以新的眼光看待和认识景德镇。涂良如开始关注景德镇的传统瓷器,刻意去看了一些艺术瓷厂的一些名家作品,去陶瓷博物馆看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作品,也去看了乾隆的、雍正的等各个时期的古典陶瓷

当涂良如不再用有色眼睛去看传统的时候,他才发觉先辈们真的很伟大,是最聪慧的智者。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企业实施全面改制,涂良如下岗创办了一个自己的小作坊,开始一头扎进了对仿古陶瓷的探索。他研究宋影青、元青花、明三彩、清雍正粉彩等制品,从对古瓷片的分析,到原材料、手工制坯、手工绘画、烧制等环节的精工细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初期阶段涂良如只是要求自己能画就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涂良如真真切切地领会了前辈们的技巧、技法,他们的各自发展轨迹。雍正的东西很好,但乾隆时期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又得到了创新,制作更完美更精良。到了晚清,由于一些文人参与和从事陶瓷,比如程门、金品卿和王少维画的浅绛彩,虽然他们的技巧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给陶瓷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原来陶瓷还可以这样表示,也可以向文人画的方向发展。所以,珠山八友在他们的启发下,投入并兴盛了现代文人瓷画。

涂良如就有这样的感觉,景德镇陶瓷一定要有传统,不是可以推到重来的东西。景德镇一定要有鲜明的本土陶瓷语言。涂良如仿制的传统的官窑制品,无论从器形、纹饰、还是发色上与真品相差无几,用肉眼几乎无法辨认。这些高成本的仿古制品,不能大批量地生产,耗去了涂良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乐此不疲,他这一扎下去,就是将近二十年。

在一个艺术纷争的浮躁时代,要保持一片艺术的真诚和良知,就要耐得住寂寞,甘守田园,用心血浇灌艺术精神的沃土。陶瓷艺术家涂良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蜕变

其实,每个人的路是透过时间来呈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不同,以及人的健康状况,与人交往的情况而出现许多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从事二十多年仿古瓷研究的涂良如,在2004年置镇千年之时,突然发生了变化。

相对来说,古代大件的陶瓷工艺品少。因为那些仿古制品,是需要非常精细色料、泥料、绘画方面的工艺。随着年龄的增加,涂良如自己感觉眼睛老花,越来越不适应小件仿古陶瓷的制作了。特别是他的好友、职大一些同学的话,更坚定了涂良如的变革的想法:做仿古做了那么多年,虽然精致但表达的不是你自己。你绘画功底那么好,色料又可以自己配。这些都是你的财富,为什么不画些自己的作品呢?

2004年,涂良如尝试着做了一些自己的作品,参加了2005年的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评比,没想到他一下就被评上了。这给涂良如的创作增添了不少信心,感觉到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人认可的。于是,涂良如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最初,涂良如也遭遇了很多失败。在很长时间里,他摆脱不了仿古的痕迹,他把仿古元素带进了他的陶瓷艺术创作。藏家看见他的作品,总是感觉这件东西怎么像民国的?或者像清朝的?……那些买现代作品的人,觉得他的东西像"古董";买仿古的人,说上面有涂良如的签名,是现代的东西。这让涂良如郁闷不已,甚至茶饭不思。

那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涂良如的画桌上颜料、画笔是从来不收拾起来的。寒冷的冬天睡到大半夜,睡梦中好像是想到办法了。涂良如赶紧穿件军大衣,就在画桌上快速画起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涂良如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

他的人物画题材主要是以古典仕女、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内容成为描绘的主题。他的粉彩作品《登高图》,就是涂良如艺术心境最完美的诠释。作品以气势雄浑的山水为背景,画风高古清奇,线条柔中带刚。画面中人物繁多,但不论远近高低,人物神态各异、面部表情生动细致。整个画面看似随意而为,实则法度严谨。涂良如以富有意味的造型、笔墨、色彩、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历史人物形象。正因为涂良如有一种不流于世俗的安静心境,才可画得出如此沉静的美,以及那份悠然于世外的的旷达,显示出他精神上的高贵与诚实。涂良如粉彩作品如《琴棋书画》四条屏、《霓裳羽衣舞》瓷板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画面背景虽然简略,但留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画中有画极具纵深感。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细腻,画面极具情节性,墨与色在无声碰撞中,幻化出一幅幅逝去的古代人物灵动的生活场景。

也许是多年从事仿古陶瓷制作,也许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养成了涂良如宽厚的胸襟、方正的人格和超然的性情,他既不招摇,也不媚俗。画如其人,涂良如的人物瓷画充满了返璞归真之感,读之心间豁然一亮,飘逸悠然于画中情境。尤其在这样一个文化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涂良如却自得其乐地坚守,做自己艺术和精神上的"贵族"。(摘自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 吴爱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