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希平:为颜色釉技艺的推广和传承做更多工作

在“邓希平陶瓷艺术馆”内,邓希平向记者介绍着每件作品的由来和意义。从1965年毕业算起,她已在颜色釉研究这条道路上奋斗了近50年。如今,这位在颜色釉领域不断创新、屡获国内外重要奖项、先后创办了“邓希平陶瓷艺术馆”、“景德镇颜色釉陶瓷艺术研究院”、并在去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陶艺圈“女强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要为颜色釉技艺的推广和传承做更多工作。”

问:您是如何走上陶瓷颜色釉研究这条道路的?

邓希平:说起来算是个巧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吧。1965年,我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当年所里来了5位大学生,唯独我所学的专业与陶瓷并不相关。后来组织安排我进颜色釉研究小组,向聂物华、陈鸿高两位著名大师学习陶瓷颜色釉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才走上了陶瓷颜色釉研究的道路,一直到今天。

问:这样算来,您从事陶瓷颜色釉的研究已近50年,这其中您在行业内取得了不少突破,也获得了无数荣誉,您觉得颜色釉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邓希平:在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中,颜色釉最为特别。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研究它更像“科研”,这也是我喜欢它的所在。我认为,从事颜色釉研究的人,称呼他们为科研人员更为贴切。众所周知,颜色釉千变万化,这正是它最大的艺术魅力,因此研究颜色釉需要不断地摸索、实验,去寻找最合适的配方以及上釉技法。这不仅需要不断地投入,还需要严谨的实验态度,不断求证的精神。巧合的是,我在大学期间学到了丰富的实验理论知识及方法,这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问:近些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迅速,您作为一位陶瓷艺术从业人员,应该有不少感想吧?

邓希平:确实如此,对于任何一位陶瓷行业从业者来说,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陶瓷行业的滑坡让人心痛,好在这几年,景德镇陶瓷行业生机勃勃,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我认为,这其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比如,陶瓷园区的建立,众多陶瓷企业的发展,都为陶瓷行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从更大的方向来说,这得益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老百姓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必然在精神生活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看到了这种需求,最近国家把文化产业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认为这给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陶瓷艺术工作者应该把握住这最好的时代,在陶瓷艺术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问:您刚刚提到了陶瓷艺术工作者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在您看来,作为一名陶艺家,应该在社会中发挥那些作用。

邓希平: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位陶艺家,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在自己所专研的艺术领域有所成就。其次,应该致力于陶瓷艺术的推广和传承,这也是每个陶艺家都肩负的责任。我之所以成立“邓希平陶瓷艺术馆”让大家免费参观,为的就是向更多人展示颜色釉的魅力,希望这门艺术能得到更多的重视,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颜色釉研究的队伍中来。近年来,我也积极参与一些课题研究、教材修订的工作,为颜色釉的研究尽一份力。去年,政府授予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这使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还要为颜色釉技艺的推广和传承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