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世家 专访陶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一个多月前,巴黎塞纳河北岸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内,正在举办2011年第十届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来自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代表展示了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届展会上,首次出现了中国手工艺者的身影。其中,50件具有地方特色与个人风格的陶瓷艺术品,全面呈现出景德镇窑、河南钧窑、河南汝窑、陕西耀州窑、浙江龙泉窑、河北定窑、福建建窑等七大历史名窑的制瓷技巧和现代陶瓷魅力。

参展者之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带去了两件由他独创的釉上彩绘作品。《长安出行图》和《一路高歌》是展览中唯一的粉墨彩艺术。《长》作将高温釉彩产生的色釉肌理效果,在画面上幻化成雾霭,形成妙趣横生的空间体积变化,和意境悠远的场景效果,作品以粉墨彩装饰,视形置景,随形赋色,将一种全新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和色彩语汇带给了观赏者。

2011年11月11日,结束了法国之行的李文跃,在景德镇家中只停歇一日,又飞抵上海参加教育部高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会议期间,他与记者相约在同济大学,分享他的粉墨彩故事。

《曲阜三孔》一鸣惊人

尽管记者这次采访,未能亲见李文跃的创作环境与作品真迹,但从他事先准备的瓷画作品集中,可以清晰地读取李文跃陶瓷创作的两大特色,墨彩描金和粉墨彩,尤以粉墨彩为多。

一幅名为《曲阜三孔》的粉墨彩双千件瓷缸,以史诗般的长卷、灵动的色彩和饱满的体态,令人沉醉其中。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与青花瓷、颜色釉瓷、玲珑瓷齐名。墨彩始于清晚期,是民族艺术绘画形式与珐琅彩工艺结合而成的釉上彩瓷技法,以黑料为主、红料为辅,金料点缀,具有“一管柔毫,三色兼妍”的风格。前者由粉彩颜料与水混合而制,而后者由墨色颜料与油调和而成。

《曲阜三孔》以孔庙、孔府、孔林为背景,将圣贤故事置于不同的场景中。画面中的动态之物,如人像、仙鹤,以粉彩绘之;静态景观,如树木、山石、房屋,以墨彩装饰。李文跃利用墨彩与粉彩的对比关系,相映相衬,突出主题,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并达到协调之美。

为烧制双千件的超大瓷缸,他不得不胆大心细。此作需要三次烧成,首先在瓷坯上雕刻纹饰后烧制成白瓷;然后在白瓷的釉面上绘出人、屋、树、鹤等画面,二度入窑烧制,并烧出瓷器表面的金黄底色;最后以粉彩和墨彩在画面中填色,第三次入窑。为确保万无一失,李文跃将烧制时间从一天延长为一周,让温度缓慢升降。尽管如此,每一次烧制,他还是感到忐忑,担心胎体烧裂或产生瑕疵。

2006年,当这件庞然大物首次出现在江西省博物馆公开展览时,引来许多人围观。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按捺不住兴奋,指着作品说:“文跃,我要洗澡!”另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拍着李文跃的肩说:“这件作品,可不能轻易卖了。”

这件花费了一年零一个月创作的《曲阜三孔》,是李文跃在题材和工艺难度方面的双重飞跃。构思题材时,他曾与北京的朋友探讨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前人有以画虎、画水仙、画鸭而闻名,李文跃则倾心于有历史厚度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题材。朋友建议他“要画就画文韬武略,才有震撼感”。带着这种思想,李文跃开始了孔子题材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李文跃需要处理粉彩与墨彩两种颜料的虚实关系,使大场景与景物协调统一。由于绘画原料的差异,烧制的效果不同,两者有机融合和互相衬托,让他费足了心思。李文跃说:“这种创作思路,过去没人考虑过,有时一种创意突破,比技术更难。”

这件作品使年仅47岁的李文跃于2006年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尽管国家博物馆藏品部主任曾挽留《曲阜三孔》,该作还是回到了它的归属地,景德镇珠山官窑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罗世平这样评价李文跃的粉墨彩装饰艺术:“李文跃独创的粉墨彩瓷,有粉彩装饰的粉润柔和之秀美,有墨彩瓷绘装饰的清丽典雅之意韵,有高温窑变丰富多彩之灵动。从中可以窥见其对陶瓷传统工艺以及陶瓷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与材质的审美表现力和精髓的领悟与把握,并加以独特的创造,表现了其对陶瓷艺术创作理念的诠释。”

粉彩世家之嗣

李文跃对陶瓷独特的创作和敏锐的捕捉,与他陶瓷世家的血脉密不可分。父亲李镇生与恩师雷火莲在粉彩与墨彩方面的传教,成为他粉墨彩艺术两股重要的源脉。

1959年,李文跃出生于陶瓷世家,父亲李镇生是一位知名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祖父李咸阳是一名擅长民间青花、粉彩,备受人尊敬的红店佬(画瓷称为画红,画瓷人成为“红店佬”)。李文跃生于陶瓷之家,身边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父亲的耳提面授,李文跃从小就对陶瓷产生了兴趣,他从父亲的粉彩作品和数百件山水临摹图及收藏的名人字画中得到无穷滋养。

1974年,李文跃随父亲的好友章文超先生学习画肖像。1976年,高中毕业的李文跃走进景德镇艺术瓷厂。瓷厂将陶瓷制作72道工序严格分类,专事人物绘画的,绝不会染指人物填色的工作。

李文跃很幸运,他没有成为机械化的画工或填色工,而是进入了肖像组,从事他熟悉的瓷像肖像画,并得到老陶艺家刘海和的指导。

1981年,李文跃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接受了3年的系统化学习。陶瓷造型和粉彩是他最喜欢的两门课,每每外出写生,也让年轻的他摩拳擦掌。

景德镇周边有不少风景秀丽之地,油菜花之乡婺源县距离景德镇不足百公里,瑶里镇也以山青水绿古朴安宁著称。瑶里与安徽祁门县隔山而望,徽派建筑风格常吸引着学生,李文跃不止一次到那里练笔。

一次,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组织全班到瑶里写生,李文跃和另一位同学怀着好奇心,相约偷偷离开大部队,跑到瑶里镇上,画起镇民的生活场景。当他们收工后抱着画稿回到驻地时,却被老师狠狠训了一顿。但笔下鲜活的景致,还是让李文跃心满意足。

墨彩高人亲传

如果说家庭的艺术滋养给了李文跃最初的陶瓷生命,那么大学毕业后的数年经历,则为他开辟了一条通向陶瓷个性语汇的道路。

19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李文跃回到艺术瓷厂。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10多名同学,他们组成了大学生组,在瓷厂美术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设计。

美研所给了李文跃自由的创作空间,依据个人兴趣选择绘画方向。粉彩和五彩,是李文跃所擅长的两种釉上彩绘。由他创作的《牧歌》、《水乡》等20余件作品,频频获得江西省和全国的奖项。

1987年,就在李文跃越画越顺时,美研所领导看中了这个小伙子的独特经历,决定让他改行,拜墨彩名家雷火莲为师,专攻后继乏人的墨彩描金。

清朝雍正年间,胡姓御用画师呕心沥血首创墨彩瓷。民国初期,陶瓷美术家周湘甫从一块残片上发现一门完整的工艺美术,这其间似乎有一种人文生命链在千回百转地传承着。在景德镇,精通墨彩的老艺人很少,而雷火莲五十多年来默默地笔耕、等待传人,延续瓷的血脉。

李文跃告诉记者,雷老是艺术瓷厂返聘的老职工,他年近古稀、孤身独居、不苟言笑、且杜门拒客,一生唯钟情墨彩瓷。雷老性情怪异,若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擅动,就会大发脾气。他曾带过2位徒弟,但两人都没能坚持从事墨彩画。雷老膝下无子,唯一的侄儿也不搞陶瓷行当。

本不愿意再收徒弟的雷火莲,当看到李文跃呈上的习作《罗汉图》后,微微一笑,收下这位关门弟子。

李文跃说,“我过去画肖像画使用的艳黑原料与墨彩原料是一样的,我把肖像画的技巧转移到墨彩画上,学习墨彩有一定的基础。”

生性文静不喜高谈阔论的李文跃,只管埋头学艺。他与雷火莲每日丹青相伴。他揣摩老师作品,从构图布局到人物刻画,从线描笔势到色彩处理,一一体察入微。两年多学艺,李文跃积攒了十几万字的笔记。他的好学务实感动了老师,雷火莲毫无保留地将半个世纪积攒的秘笈要诀传授给弟子。

以墨彩描金中的“描金”为例,画面中的线条,均以金线描绘,要求细致而精美。但如何描绘如此细密的线条,调金法是制胜的一个要素。李文跃介绍说,例如把本金彩料与一定比例的煤油和乳香油调和在一起,置于明火上提炼,提高油品的浓度,增加黏性,这样描画的金线就不会太闪。”

1990年,李文跃与雷火莲合作完成了墨彩描金《十八罗汉图》对瓶,瓷瓶上红与黑的勾勒、浓与淡的晕染、明与暗的对比,将十八罗汉不同的形貌、动姿、气质描绘得细致入微,形神兼备。在第九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师生合作摘得金杯奖。

此后,李文跃又创作了《九老观画》、《桃李夜宴》、《贵妃醉酒》、《国色天香》等墨彩描金作品,其中《九老观画》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从肖像、粉彩、五彩,到墨彩描金,李文跃逐渐在“红与黑”的墨彩世界中寻找到标示他艺术特色的道路。1997年他被破格评选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01年成为了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但成功后的李文跃有时也会碰到些许无奈。

一年,李文跃为筹备展览辛苦赶制了数件作品,却被人暗地里泼了浓盐水,被盐水泡过的胎体烧制后会发裂损坏,他无奈只得重新制作。但无论是遭到嫉妒还是被人破坏了作品,李文跃始终不曾动摇向更高艺术之峰攀登的决心。

粉墨彩第一人

近20多年,李文跃有几次著书的经历,通过梳理前人的艺术成就和特色,他很早便意识到独辟蹊径创作的法理。

1990年景德镇首届陶瓷节前,李文跃参与编辑出版了艺术瓷厂的首部画集《瓷国明珠》,在收集、编写“画虎名家毕渊明”、“雪景大王余文襄”的过程中,李文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索陶瓷艺术与艺术家的发展轨迹。1999年,李文跃的专著《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台湾出版,2003年《李文跃陶瓷艺术》画集在香港问世。

李文跃之父李镇生,有一阵在艺术瓷厂技术科专事收集老艺人粉彩艺术的技术要点、工艺秘方,组织技术攻关。李文跃近水楼台,将他掌握的粉彩艺术的技法、工艺、技巧、方法,一一记录,并融入自己的创作。

2004年,从艺术瓷厂调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后,由李文跃撰写的《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教材,作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遂成为粉彩自清代以来首部集历史研究、绘制技法技巧研究和鉴定鉴赏研究于一书的理论形态的粉彩研究专著。2008年,他主持的《陶瓷粉彩装饰》课程获评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景德镇唯一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李文跃曾说:“任何一门独立的艺术都是一个深奥的世界,走进去才深知深远。”深探了粉彩、墨彩世界的李文跃,一步步接近自己的艺术世界。

2001年后,李文跃愈发感到作为当代艺术家,须有“笔墨随时代”的担当,必须追新求变,不拘旧我。他不再固守墨彩描金的程式,创造性地将墨彩、粉彩两种陶瓷表现形式和不同的陶瓷材质融合,独具匠心创造出“粉墨彩瓷”的抒情画风。这种区别于古人、今人、别人和超我的笔墨语言,终于成就了这位“粉墨彩第一人”。

2009年5月,李文跃历时一年半精心创作的粉墨彩《景德镇清代御窑厂盛景图》超万件笔筒,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展亮相。硕大的笔筒,足足可以围上12至13名成年人。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整体面貌第一次出现在瓷器上,宛如一幅“景德镇的清明上河图”。

2009年起,李文跃的粉彩、墨彩作品逐渐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中。在记者采访时,一位藏家致电李文跃确认由中国嘉德即将拍卖的粉彩瓷板《高士品茗图》。数日后,该作以超过最高估价3倍多的17.25万元成交。记者截稿时,另一件最高估价58万元的墨彩瓷板“汉宫秋月”正在北京保利待拍。

面对成功,李文跃依旧淡然,他对记者说:“从2001年评上省大师以后,做事也顺了,路也宽了,慕名而来的人也多起来。但我看,人要知足。沉下心来,做出被历史认可的作品才有意思。如果一堆作品只是名字不同,看上去相似,这不是我的目标。许多年后,后人并不在乎你是什么大师,只会研究你的作品,看你与同时代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现在的李文跃,还在挖掘和丰富他所擅长的题材,粉墨彩“西域风情系列”、“圣人孔子系列”、“唐人诗意系列”,正从他的笔下渐渐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