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陶瓷美之谜

  陶瓷美,美在何处?造型优雅,釉色莹润,彩色好,绘得精,所以就美,这些说法都对,但还不够全面。我们所说的“美”,不单是要悦目还要赏心,就是说,一件美的陶瓷,看着它,我们不单感到愉悦,而且会因之而感动。 

  陶瓷是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东西,有古老的遗留,也有新时代的制品,姑勿论新旧,只要能乐人动人,就美。并非是所有的陶瓷器具都能乐人动人,陶瓷不像被称为“纯艺术”的音乐、绘画那样,作者的主观愿望与情绪较容易融入作品中去,因此能相对容易把握创作成果。陶瓷就不同,往往是陶艺家充满创作激情,把作品原稿完成了,进窑烧制时心情是忐忑不安。开窑时,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发现烧成品与自己的愿望相距太远,更有甚者,所有的心血都化为乌有,这种沮丧是可想而知的。一件好作品出来了,再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鉴藏、摩挲而能完好无损,这又添进了无数人的情志,作品社会美的价值因此得到提升。至于那些制作工艺复杂、成型和装饰难度大的制品所体现的材质美和艺术美的水平就更高。例如7月6日举行的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专场上,编号为695号的《清代青花开光山水人物纹方瓶》(估价:8万-10万元),瓶高50.7厘米,瓶体由四层镶接而成,高足外撇,腹部外圆弧,肩颈部内圆弧,直颈方唇沿,总体没有歪斜现象。正方瓶的接合好处理,因为只需要大小相同的几片泥板直线粘合起来就成,此瓶则有内外圆弧的不同粘合,而又要组成一个规整的瓶体,这就必然要费一番脑筋和功夫,其成型工艺用“高超”二字来形容是不为过的。瓶上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平面开光、锦地开光,有图案化的也有写生纹样,纹样层次鲜明,主题画面深远开阔。外壁翻腾的江牙海水与肩颈部锦地开光花果一动一静,令审美心情因此有了张弛开合。青花色调沉稳,绘画线条清晰流丽,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手法都充分表现出多样性的统一和对比的和谐。 

  左图:素三彩刻博古福寿纹瓶 

  编号为638号的《清代素三彩雕博古福寿纹瓶》(估价:12万-15万元)表现的却是另一种艺术风格。瓶高42厘米,底刻篆书“乾隆年制”款。瓶盘口、丰肩、长腹、圈足外撇。口沿刻连续回纹,颈部变体蕉叶纹,肩部夔龙纹,最精彩的是腹部在满地回纹上前后刻仿古青铜器孟姜敦纹,左右刻福字。敦(读音对)是先秦时期一种青铜器(也有木制者),用以盛黍稷等食物,也是古时盟会所用的器具(敦盛食,盘盛血)。瓶上这个敦放置在长寿台座上,圈足、曲折龙纹,广腹、回字地上有兽面纹,双龙耳,肩上是折线纹,颈部有图案纹样,有盖,盖上“孟姜敦”三字。胫部是二方连续双勾云纹,下有曲线纹,足上是连续回字纹。纹上贴饰再刻纹,所以是纹上有纹,细细看来竟有多达三四重者。说起来好像繁冗得很,要想真正感受到它这种由极为纯熟的工艺技巧造就而成的魅力,你是非得要静下心来认真去玩味。素三彩的“三”并非说只有三种颜色,通常只是不施用红色,它本身就是雅而不俗的釉彩。此瓶施釉很独到,就以腹部来说,大面积的褐黄色地上是紫色(敦)、紫色上是绿(兽面)和白(足上的龙)。胫上绿色的双勾云下的曲线是以白、蓝、紫为一组上釉。所以虽然釉色并不多,但由于配衬得当,产生了节奏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图:青花开光山水人物纹方瓶 

  在陶瓷美术装饰方面,一般来说,我们会把以上器物的装饰手法划归胎体装饰一类,当然还有别的手法,绘画就是很主要的一种,其最高成就则体现在景德镇彩瓷上。历代绘瓷艺师都有自己特殊的贡献。晚清时期的浅绛彩瓷一派和20世纪前期的珠山八友是景德镇现代彩瓷的前导。现代景德镇绘瓷名手林立,已故的章鉴和吴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章鉴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的绘瓷名家,擅绘人物瓷像和薄胎瓷件。他的瓷像画用笔精细,设色巧到。他绘制的《斯大林》3尺6寸瓷板像是我国政府赠送给斯大林70寿辰的礼品。他所绘制的许多皮灯、各式薄胎花瓶和碗、挂盘精品都已被国内外公私珍藏。编号为703的《粉彩双面叠绘游鱼纹薄胎花口碗》(口径20厘米,估价:15万-18万元),是他的又一杰作。薄胎瓷是景德镇特种工艺瓷之一,制作薄胎瓷的工艺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要将几毫米的粗胎精修到差不多像蛋壳那样薄而厚度均匀,难度非常大,少一刀则厚,多一刀即破,这个碗是花口,就更不好修,修好的坯还要上釉烧成,这是又一道难关,然后才是绘画。章鉴在这个碗的内外壁上画了六尾三三对向而游的金鱼,每一条金鱼的颜色和动态都不一样,用色丰实,有质感有层次,把传统的绘瓷技法与西洋绘画技法很好地结合起来。更为叫绝的是举碗向光而望,你会看到六尾金鱼是内外叠绘的,这就如著名的苏州双面绣一样,看不到线头也看不到收针。碗的内外口沿、内底心和足边用蓝料绘画非常精细的图案纹饰,以金封边。这个把多种工艺技法调融在一起、又吸取西方艺术养分的作品,集三绝于一身———修坯、瓷绘、叠绘,实在是为人之所难为也。所以评家说:“双面瓷画许多人都尝试画过,但都画不好,只有章鉴画得最完美。”吴康的作品自成一派,他的艺术成就最高体现在瓷上肖像画。瓷上肖像画始于清末民初,初创时期是依样画葫芦,匠气极浓。吴康以开拓的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革新,创造性地把绘瓷材料、技法和烧成工艺与西洋绘画、摄影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他就已经试制成功彩色瓷板画像,此后他接连创新出人工底片晒花瓷像、粉彩瓷像等,为瓷像艺术开拓了更多的表现形式。由于长期细心的观察和揣摩,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所以吴康的瓷上肖像画,能很好把握住描绘对象的外形和内质,在用色方面是丰富、多变、自如,画像因此形神俱佳。编号为698号的《吉卜赛女郎》(估价:15万-18万)是吴康的一幅力作。这件瓷板画高58厘米、宽38厘米,是吴康瓷上肖像画艺术水平的最好表现。此画色彩明艳,过渡自然柔和,画中的吉卜赛女郎体态婀娜、肌肤粉嫩,奔放热情地翩翩起舞,一袭黑中泛红的长裙轻软曳地,裙下露出金黄色的舞鞋。这幅以中国陶瓷工艺绘制成的带有鲜明西方油画韵味的人物瓷像是很美的,它值得我们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