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的‘冷’与‘暖’

  “冬天”有多冷?“春天”有多远?—— 参加“聚焦08 突破迷局”论坛有感

  前天下午,由搜狐网、焦点家居网主办、陶城报协办的“聚焦0877突破迷局”中国陶瓷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佛山宾馆举行。本次论坛在行业一片“过冬”声中举行,因而显得特别有意味。

  作为本次论坛两个对话环节的嘉宾主持,笔者试图引导参与对话的各位嘉宾辩析“企业如何过冬”、“夏天的时候如何准备冬天御寒的棉被”这样两个问题,岂料一开始嘉宾们就对集体“过冬”一说有不同看法,基本分两派:一是“冬天”派,即承认行业已经进入“冬天”;一是“秋天”派,即只承认市场凉风习习,不认同“冬天”已经来临。持后一种观点的多是卫浴企业,瓷砖企业则多是“冬天”派。为什么卫浴企业与瓷砖企业对恶劣的市场气候在感知上有差异?嘉宾们对此并没能展开深究,但笔者以为:之所以瓷砖企业对市场的感知更冷,主要还是因为在夏天(繁荣)期的时候消耗的能量太多,以致等到秋风轻拂的时候就要赶紧添衣,到了冬天则只能躲在屋子里“猫冬”了。换言之,瓷砖企业今天御寒能力的低下与2002、2003年以来的大踏步、跨越式发展有关。当然,对佛山、淄博、晋江,尤其是佛山产区来说,与企业去年以来的大规模的关、停、并、转潮有关。而这一点追根朔源则要赖上众所周知的“腾笼换鸟”这一过于行政化和刚性的地方产业升级政策。

  按照上述的逻辑,从产业地区气候差异的角度看,这个“冬天”佛山是最冷的。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嘉宾们对不同区域市场的“气候”以及定位不同的企业对市场“气温”感知的差异也进行了一番讨论。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市场因为奥运的原因影响比较大;,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市场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原因也萎缩非常厉害。受去年底以来逐步走低的房市的影响,一二线,特别是一线城市建材市场低迷、观望气氛浓郁,这直接影响到产品高端定位企业的销量。而三四线城市市场由于楼市泡沫成分不多,发育较正常,加上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较坚挺的消费需求,因而对素质较好的产品中低端定位的企业来说,销量影响相对要较小些。经过一年多的关、停、并、转,佛山企业群里中高端定位的比重更加凸显。因此,总的来说,这次经济调整期,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定位较高的大企业、品牌企业,尤其是前一轮跑得较快、运动量较大、能量透支较厉害的大企业。佛山企业市场布局全国,高端定位的企业市场主要在一二线城市,长远来看佛山企业也只有高端化、品牌化才能生存发展。而这一轮房市的调整影响最大的也是一二线城市。可见,这一轮的危机,对佛山大企业、品牌企业来说也是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错位的危机。

  “企业如何过冬”是本次论坛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适度的减产—— —“将打出去的拳头缩回来”,是对话嘉宾们达成高度共识的一个“过冬”举措,因为毕竟在冬天最要紧的保全好资金链及适度的利润率。且即使利润率趋零,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也是上策。事实上,眼下“减产行动”正在行业中逐步展开。据陶城报本期头条的报道,预计到年底,所关停的瓷砖生产线将会占到现有生产线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果如其然,这个“冬天”可称得上30年来行业最寒冷的“冬天”。

  “冬天”是来了,但“春天”有多远?这是眼下在“寒风”里煎熬的人们最为关心的。但是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2008来说,眼下谁都不敢贸然预测“春天”什么时候到来。笔者的观点是:这一轮的中国经济调整可能不像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或者说加入WTO之前的经济调控,国家政策一放经济就热,国家政策一收经济就冷。这一轮的调整是在加入WTO有六七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跟世界经济连为一体,成为世界经济非常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物价的攀升,CPI的增长,股市的泡沫,跟国际上热钱的大量涌入是密切相关的,原材料、燃料以及其他物价的上涨,跟国际上粮价的上涨,原油价的上涨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如何看待未来,预测“冬天”有多长,“春天”离我们有多远这个话题,以今天我们,包括经济学家们的能力也是很难把握的。

  当下,“救市”的呼声几乎响彻朝野,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在发表文章,不断释放“救市”的信息,试图挽救深度沉沦的股民、购房者的信心,但这次似乎一切都不灵了。1996年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就把股市打压下去了,今天一篇社论决定市场兴衰的神化则可能已经成为历史。我们用行政手段掌控整个经济运行的能力正在逐步减弱,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必然付出的代价。因而,要问行业“春天”何时到来,这回还真的要看看世界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