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瓷都夹江陶瓷产业发展遇人力不足

  2007年以来,笔者注意到,夹江陶瓷行业普遍出现普通工人人力不足的现象,个别企业已经开始到外地去招普工,有些企业像打包入库等岗位,其工资开到1200-1400元,也很难招到工人,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 自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取消农税,农民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二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因此,打工者的“小九九”算得很精:与其在这里受管束,还不如回家种田,既能轻松挣钱,又娱乐休闲,好不自在。

  二 是鉴于以上原因,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外出打工不再像过去一样,是为了养家糊口,挣钱并不是唯一目的;另一部分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创业;其次,随着各种新型企业的新建,就业渠道增加,许多人已不愿在劳动强度大、灰尘重、收入低的陶瓷企业上班;再次,现在适龄就业人员基本是70后,他们没有象50、60年代经过艰苦的生活和政治环境的磨练,对待生活的态度和面对困难的意志都不够坚强,所追求的是:工作轻松、收入满意、不受约束。稍有不适,便“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去也!

  三 是由于天然气供应不畅,企业产产停停,而陶瓷厂基本是计件为主的薪金制度,工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一个月拿不到多少工资,而时间又被占有,还有就是有些厂生产正常,优级率达到或超过指标,工资核算高一点,企业又会以各种理由再扣回去,让员工非常失落!而在工资不高的情况下,义务的劳动还比较多, 大家在心理上自然就接受不了。

  四 是由于夹江陶瓷行业发展至今,企业的管理还不很成熟,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长期以来,夹江陶瓷行业还普遍存在保证金等现象,个别企业还是拖欠工资,而国家对全国的拖欠工资进行大力整顿以后,大中城市对此卡得很严,基本是干完活就可以拿到工资,因此很多劳动力就又分流了一部分,加之新型服务业的崛起,粮食、饲料、家政等都是保底式的薪金制度,哪怕工资低一点,用他们的话说:“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制度的不完善,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又参差不齐,有些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恰当,也是影响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合同、劳动协议形同虚设,也没有很好的职业道德的约束,自然就形成人来去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