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陶瓷品牌战三步曲 决胜终端消费者

  陕西的陶瓷行业经历了十年多的发展后,目前主要集中在“辛马太”(辛家庙;马旗寨;太华路)沿线,整个商户数量超过1000户,年销售额在数千万元以上,但品牌销售并不是很集中。

  文化将成为竞争筹码

  “没有文化就没有品牌,2005年是陶瓷企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也是品牌文化的清理过程,到年底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时捷·意家的陈海麟先生说,对于陶瓷行业来说,要真正创出品牌,就要和当地文化结合起来。面对西安市场,我们不仅要考虑陶瓷市场的性价比、工艺技术,还要考虑西安的文化等诸多因素。西安是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安人有很强的优越感,但是西安的消费水平指数和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并不高,这就造成西安人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自卑感,这些就要求我们在品牌和文化的建设上既能满足西安人的优势心理,又能给他们的自卑心理一种补偿,真正将这种区域文化融入我们的产品之中、销售之中、终端服务之中。服务得越细,就越能让消费着感受到品牌的文化内涵,这个品牌也就会越做越强。

  超值服务成为竞争法宝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一看到价格高的商品时,马上就认定那一定是一个品牌品牌一般都有较高的价格,因为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垫。”安华卫浴的田强说,在未来的竞争中,一定是适者生存,作为一个决策者或者经营者来说,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市场,首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了解意识形态,其次是加强自身的队伍,除了拥有上游厂家的成就感外,自身一定要具体超值的软件服务,只有不断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保住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田强称,在以前的竞争中,上游厂家生产产品,我们只是被动地卖什么产品,如今需要决胜终端,需要在销售中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生产上游的产品。

  人才将成为发展关键

  “目前,建材陶瓷业面临着供大于求的问题。”箭牌的王尊仁先生说,“如果只按照做大的思想去做,也就是只看产量,靠降低价格,降低成本来占据市场是不可取的。我认为陶瓷业想要发展,最重要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无论是陶瓷经销商还是制造商,一般都是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在经营上缺少理论的指导,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意识。现在的事实证明当竞争到来时,我们更需要高技术的人才,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前瞻性、战略性找到市场竞争的缝隙去发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做到服务产业化,具有辅导性和指导性的服务最理想,因为人们的要求在不断增高,不再局限于瓷砖的功能需要,同时也注重它的装饰性以及所蕴含的文化,而这一切,皆来自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