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卖瓷器导致“水土不服” 景瓷深圳遇寒流

  这个春节深圳风和日丽,然而来自“中国瓷都”景德镇的十余名经销商却遭遇了一股始料未及的“寒流”,他们每天望着积压成山销不出去的瓷器“一声叹息”,“在深圳展销了十天仅卖了几百元,路费都不够,真伤脑筋。”经销商小刘如此抱怨。江西景德镇的12名瓷器经销商遇到了同样的尴尬。

  春节对于商家来说是个黄金季节,按理说,来自“中国瓷都”的瓷器凭着其蜚声海内外的名气,加上富得流油的深圳人,瓷器经销商赚个盆满钵满是顺其自然的事。然而,事与愿违。那么,是什么因素使众多的经销商在深圳遭遇了生意上的“寒冬”,以至落到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的境地?这一切,又给人怎样的启迪呢?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相信广告慕名而来 景德镇瓷器经销商深圳受挫

  “太蠢了,当初我们怎么就相信那个广告呢。”提起来到深圳民治街道花市(以下简称为民治花市),景德镇瓷器经销商黄先生满是悔恨。黄先生告诉记者,当初受易图美广告代理公司的影响,在英富莱物业管理公司的推荐下才来到深圳民治花市的。易图美广告公司在广告中称,该花市位于繁华的龙华地段,人流量大,18平米的店铺只需要2800元。黄先生说,这个价位在深圳这样的繁华城市还是不贵的,当时就有12位来自江西景德镇的经销商租用了他们的摊位。“我们一共花了3万多块钱租用这些摊位,可今天换来的却是150多万元的瓷器滞销,主办方还一直要求我们迁出。”说到这些黄先生愤愤不平。

  像黄老板这样的十二家江西商户对此表示难以理解。2007年民治街道迎春花市已经于2月17日结束,主办方已经多次要求商户迁出,但江西景德镇陶瓷经销商却在“大撤退”行动上显得很无奈。大批的瓷器囤积在花市,使他们滞留在深圳无法脱身。在深圳宝安龙胜东路的“2007年民治街道迎春花市”上,为什么当初被称作黄金地段的龙胜东路今日却如此冷清呢?

  花市卖瓷器“水土不服”

  花市,顾名思义,应该是花的天堂。但在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的2007年民治街道迎春花市上,瓷器却成了“当家花旦”。据民治街道办城建管理科林主任介绍,今年是民治街道办第一次办花市,花市持续时间从2月7日至2月17日。由于缺乏经验,效果不是很好,原计划开辟的100多个摊位,只租出了30多个,大部分都是销售瓷器的,其中江西的瓷器商户就有12户。因为在宝安区就有3家大规模的花市分割市场,大部分花农都不愿意迁入,只有十来个花农参加了这次花市。由于花市花店很少,很难形成对顾客的吸引力,因此来民治街道花市的顾客总体数目偏低。一般情况下,市民都认为,花市是买花的去处。要想掏到好的瓷器就必须到瓷器专卖市场上才能如愿。现在在人流量少的花市上大量出售瓷器,效果可想而知,不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前几年,深圳宝安罗湖区第一次办花市时也出现过类似问题,当时几条街道被堵,主办方没办法,只好采取强硬措施让他们解散。

  景德镇瓷器价格优势不明显

  在花市上销售瓷器的小王告诉记者,景德镇瓷器用料安全环保、形象生动逼真、立体感强,具有轻巧、美观、耐用、耐酸、耐咸、绝缘等特点。在深圳,景德镇瓷器占有很大的一块市场。除了景德镇瓷器外,主要的还有广东的佛山瓷和潮州瓷、福建的德化瓷、欧洲古瓷等等。各种瓷器充斥在深圳瓷器市场上,使深圳市民眼花缭乱。在所有的瓷器当中,景德镇瓷器在价格上的优势并不明显。据一位陶瓷收藏爱好者称,买一套4只装的景德镇茶具需要900多元,但相似的潮州瓷只需要500多元。

  无钱打广告瓷器贱卖

  客流量是商业运行的根本,但在花市做生意的黄先生告诉记者,宽阔的街市上行人寥寥无几。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商户吴先生介绍说,花市原先主要做的是花草销售的广告,我们瓷器经销商迁入以后,就再也没有做过广告了,大家不知道这个花市会出售瓷器。我们好想再做做瓷器这方面的广告但苦于没钱,最后只能选择沉默。

  吴先生说,今年参加的这个花市,销售记录是最差的,从2月7日开市到现在,只售出过几件日常生活使用的瓷器,工艺陶瓷几乎无人问津。现在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将那些陶瓷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卖出一件是一件。不然的话,连把那些陶瓷运回江西的运费都拿不出来。吴先生表示不想多考虑,只想把那些瓷器处理完之后回家。记者采访了多位瓷器商,他们均表示希望主办方能够宽限些时日,方便他们处理这些滞留在花市的瓷器

  尽量宽限撤退时间

  对江西瓷器商滞留在深圳花市这一情况主办方是怎样看待的呢?随后记者拨通了民治街道办的电话,该办宣传科的一邱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花市的一些瓷器商在深圳的其他地方也有摊位,已经撤出了,剩下的人也在对瓷器进行装箱,由于连日几天的阴雨,很多木箱已经受潮,这几天客商正在晒箱。很多客商想走但走不了。大部分单位已于25日上班,花市经营不利于龙胜东路的交通运行。但邱先生表示,他们会尽力与各方协调,尽量帮助江西客商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