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2007年春拍将推出“花赏瑶华———巴黎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呈献的25件瓷器及工艺品是收藏者从1970至1996年间经历数十寒暑所集大成。
这批珍藏绝大部分是出于御窑和造办处的御制赏玩。除数件来自明代外,主要以清器为主。清盛期康煕、雍正、乾隆三朝器物的精美绝伦是毋庸置疑的,而此次亮相的数件嘉庆、道光瓷器同样也是精品。
一支古铜器形的十五世纪青花出戟花觚来自成化初年、画风活泼。画师处理“八宝蕃莲”这类较工整拘谨的题材,不落俗套,下笔跃动潇洒。而万历年间的五彩蒜头瓶,施通景荷塘花鸟图案。瓶身的鸳鸯、白鹭配合颈项的寿石、花卉,热闹有致。
清代御瓷可说是主导了此收藏的瓷器部分,其中佼佼者是一乾隆斗彩加粉彩梅瓶。瓶上所绘八组茂密枝叶、丰硕的瑞果,尽用色谱富丽多变的粉彩特性。纤幼蜿蜒的青花勾线跟肩首和瓶脚的宽阔青花纹饰成强烈对比。瑞果中的蟠桃、石榴和佛手又称“三多”,取其“多寿、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此题材亦用于另一件属乾隆初期的粉彩天球瓶。三棵果树的主干分向左中右上各方伸延,繁茂枝叶环抱瓶身,构图自然生动,布局疏密有序,绝无冷场;和梅瓶以上下如意卷叶阔纹强调中身通景瑞果纹饰的手法,大异其趣。
另有两支造形、釉色和修饰手法各异的花觚,同样衍生自古青铜器形,但形制已变得纤幼高挑。前者属雍正御瓷,呈六方形,模印多种深受欧洲巴洛克风格熏陶的浮雕纹式,地色配以鲜艳醒目的柠檬黄釉。
除了精致的御制瓷器外,待拍的一件鎏金铜嵌珍珠“太平有象”钟也是令乾隆着迷的赏玩。此钟造型以宝象立于须弥座上,背置宝瓶,其中嵌有英国产制的怀表。象皮全以产于东北的淡水珍珠铺满。要为上万颗珍珠微粒穿孔并以丝线织连,所耗的精工和能耐实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