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叫板”的实质是双方的利益搏弈

  “亚洲国际”叫板“中国国际”的消息近日成为行业热点。此一事件之所以会引起业内关注,不单是因为此次展会牵动着部分参展陶瓷企业,尤其是陶瓷机械、化工企业的实际利益,而且是因为一家“民间”的展览公司主动跳起来挑战国家级协会。这样的挑战在行业来说更史无前例,接下来“兔子如何与大象搏弈”已成为这台“好戏”的最大看点。

  如果说发生在1996年,展名同为“96中国国际建筑卫生陶瓷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的“叫板”事件,是中国陶瓷行业“展会叫板”的第一个标本,那么此次事件应算是展会“叫板”事件的新版。但与旧版不同的是,此次新之联主动挑起战火,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推出“亚洲国际”,与已经存在了20届的“中国国际“直接叫板,在相关协会看来无疑是一次“事情很严重,协会很生气”的挑衅行为。

  相关协会会认为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原因是这次事件会让相关协会感到颜面扫地。一直以来,以“二政府”角色而自居的行业协会,已经不自觉地形成了“我上你下”的自我定位。此次被他们一贯定位为“承办单位”的展览公司直接跳出来与自己“叫板”,以“主办单位”名义另起炉灶,用一种嘲弄式的行为进行挑战,显然让他们无法接受。因为在协会看来,这场大戏已不再是简单的利益分食问题,而是直接涉及到协会的“安身立命”问题,触及到了协会生存根本———尊严与脸面。“别将‘亚洲国际’与我们相提并论”的情绪性言论,已经充分显示出了相关协会的这种失望与愤怒。

  对于挑战方新之联来说,用“亚洲国际”这种近乎无礼的方式直接挑战相关协会,并且是以民间身份和一企之力独立挑战,在任何人看来都会为之捏把汗,因为这当中将蕴藏着极大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将不单单是经营上的,新之联极有可能因此而背上“政治”包袱,将自身拖入一个非常微妙的不确定状态中,并有可能呈现不可控制的趋势。实际上,在外人看来,新之联这样做,无非是想以此为筹码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已。但事态的发展可能往往并不遂人愿。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笔者看来,由于双方所搏弈的利益点不同,同时由于协会有着上述的实际考虑,很有可能会将使整个事件进一步复杂化。而从目前叫板双方的态度来看,整个事件似乎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解决的前景看起来不容乐观。

  无论事件最终的发展如何,对协会而言,都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嘲弄式叫板事件的出现,是否是因为协会坚守“官本位”思想而种出的恶果?换言之,如果协会自身无法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适时做出角色调整,这样的“叫板”事件会否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