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活跃着一群“捡瓷人” 杭州据说有70多人

  手拿锄头,在废墟中挖挖找找,涌金立交桥附近的老房子拆迁工地,出现了两个神秘的人。昨天上午,记者一走进拆迁工地,他们立马躲开。

  土堆里捡出5块“宝贝”

  推土机正在推平拆迁的废墟,两男子就站在废墟旁,一个穿着高筒雨靴,手拿锄头、金属探测仪,戴着手套,眼睛搜索着脚下的土堆,不放过一块小东西。

  推土机铲到了个小花碗,两人看了一眼,没有动。

  “这个是现代的”。在土堆里挖了几分钟后,直起腰,失望地摇摇头。

  随后,男子捡到一块有青色花纹的,仔细看了一下,擦擦泥土,放进袋子里。

  一会儿工夫,一男子就捡了5件瓷片。

  甚至放弃稳定工作

  在杭州,这些活动在工地上的人不少,他们还有一个称呼,叫“捡瓷人”。在拆迁工地,记者碰到了老朱,他也是“捡瓷族”,他戏称自己为“收藏界的草根”。

  老朱说,这里有多间木结构的老房子,都是清代的或者民国的,可能会有些碎瓷片。“找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回家洗洗,但扔掉的是多数。”

  老朱说,杭州“捡瓷人”约有70人,10年前这些人大都是杭州人,而如今,地下能找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所以渐渐以外地人为主。

  其实老朱年纪并不大,之所以说老,是因为老朱捡瓷已10多年了,是“捡瓷人”中的前辈。

  一把锄头、一辆单车,是老朱的淘宝工具。“每个人都有爱好,我就是喜欢收藏这些破破碎碎的东西,为此还放弃了稳定的工作。”

  10多年来,老朱“淘”的物件不记得有多少了,他主要收藏古币和瓷器,他称之为“宝贝”。

  专找古人倒垃圾的地方

  杭州大大小小的工地、倒土场所,都是老朱的淘宝地。“现在工地管得严了,不让进去”。

  老朱说:“如果有工地,我可以365天都泡在那里,乐在其中啊。”

  多数时候,老朱空手而归,甚至大半年难见“宝贝”。

  东西也不是随便捡捡的,要有点眼力,还要熟悉杭州历史,有经验才行。

  老朱说起了自己的“淘宝经”:要找有文化层的地方,人生活过的地方一定会有垃圾,古代人讲究环保,垃圾都会固定堆放,而他要找的,就是一个是以前人倒垃圾的地方,其他则是古河道的河埠头,洗东西的地方或是码头。

  江浙一带,活跃着捡瓷族

  杭州市文保所所长杜正贤说,杭州历史悠久,遍地都有古代碎瓷片,但其中有研究价值的比例很小。

  江浙一带,的确活跃着捡瓷族,全国也有专业的“捡瓷人”,只是多数人是出于爱好,或者碰运气的成分。

  私自挖“宝”要被没收

  “地上的、水下的一切文物,都属于国家,个人不得私自挖掘,一旦发现将被没收。”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马科长说,涌金立交桥附近的这块拆迁工地已经向文物部门登记备案,根据资料,这一带没有大价值的文物,但考古部门也会去现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