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达高”站在世界瓷艺的制高点

你知道瓷器吗?这一中国古代伟大的独创发明,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即使从瓷器成熟的东汉时期算起,也有大约1700年的历史。经历如此漫长的历史沧桑,景德镇、唐山以及潮州的瓷器名满天下,世人皆知。

可你知道深圳的瓷器吗?假如说深圳的瓷器艺术达到了世界顶级的水准,也许你会摇头,觉得这是一个天方夜谭。记者倘若不是得到一份权威资料和亲自寻证,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天,记者慕名找到位于上梅林越华路口的斯达大厦,在斯达高瓷艺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五月的一天,在斯达大厦的三楼,记者发现这里竟然聚集了十几位来自欧洲的客商,他们正在宽敞明亮的展厅挑选瓷器。眼前数不清的瓷艺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些五色缤纷、耀眼鲜亮的瓷盘瓷碗,散发着强烈的诱人魅力。难道瓷器也可以制作得如此精美,如诗如画?

在最显眼的橱窗里,摆放着近年来斯达高公司在国际瓷艺界荣获的大奖:《永远的王妃》、《百骏图》获亚太地区网印展金奖;《蛇年月历盘》和《龙袍盘》获国际网印及制像协会金奖(业内称为世界瓷艺网印奥斯卡金奖)。据说,这一奖项在世界上是以“宁缺毋滥”而闻名的,获奖数量极少,斯达高在亚洲是惟一获得该奖的企业,这也是我国瓷艺界绝无仅有的殊荣,足以体现斯达高的艺术实力。

可以说,斯达高的瓷艺为中国、为深圳赢得了不可小视的荣誉。

建厂伊始,詹培明就把斯达高的战略目标锁定为创建世界顶级瓷艺工厂、独创世界顶级瓷器艺术

斯达高集团董事长詹培明是一个传奇的潮州人。他的父亲在香港打拼数年,创下了一份经营瓷器的家业,这也使他从小就对瓷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他带着幻想于1979年从潮州辗转到了香港,通过多年的精心奋斗获取了第一桶金后,就幻想有一天能站在瓷艺世界的顶峰。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詹培明瞄准国外瓷器最发达的德国。他给世界上最有名的瓷艺公司写信,提出考察和培训的设想,没想到这竟然很快得到了严谨的德国人的答复。于是他有幸赴德国接受培训。詹培明在考察欧洲瓷器市场时发现,外国人并不喜欢我们传统的瓷器,而是偏爱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的时尚瓷艺。他想,如果顺应这一需求,不仅欧洲市场的利润不可限量,而且中国瓷艺重新让欧洲人视为珍宝,可能也并非梦想。

詹培明在深圳谋划的发展大计在战略上是一句话:抢占世界瓷艺制高点;策略上也是一句话:揽觅顶级技术人才。

第一步,1990年在横岗投资办厂,提出打造“斯达高”品牌的目标。詹培明解释说,“斯达高”源于Stechcol,简称STC,意思为SuperiorTechnologyColorist,即高技术用色专家。意思是我们这里、斯人斯业,要不断努力奋斗,争取达到最高的质量、最高的境界。斯达高公司建立伊始就不惜成本,采用世界先进的低铅低镉颜料;花巨资引进分段自控恒温隧道窑,既可以做普通陶瓷又可以试验釉中彩。虽然曾连续亏损了60个月,可是这60个月里,公司培训了200多名高水准的工匠。

第二步,建设顶级的白瓷生产基地。詹培明到唐山寻找合作者,看到几家瓷厂由于缺资金,工艺粗糙,马上拍板投资520万元,建立新窑炉,令这些瓷厂起死回生。这520万元,詹培明不签合同,不要红利,只要求把最好的白瓷卖给他。记者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产品要有上游基地,这样,我不用另起炉灶就有了巩固的后方。假如搞个合同,对方说没赚钱,你更吃亏。诚信才能有朋友,才能赚大钱。”

第三步,把产品定位为高档精致陶瓷,将艺术融合在日用陶瓷上。那些流光溢彩、充满艺术感的瓷器,既实用又美观,很受欧洲大客商的喜爱和关注,销量也越来越大。

第四步,聘请一批世界顶级的瓷艺专家加盟斯达高。詹培明与中国瓷艺泰斗、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合作成立了瓷艺研究所。他看准的人才就一定要揽到身边。2004年,他偶然结识了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张荣达,他深知这个世界顶级泥塑大师的价值,便把总经理办公室腾出来当泥塑室,请张荣达加盟斯达高。张荣达不仅在深圳使泥塑艺术实现飞跃,还不时地将瓷艺灵感倾囊献出。

詹培明认为,一个企业的凝聚力光靠情感因素来维系是不够的,必须在物质上让员工感到满意。他对员工从不吝啬,给厂长苏树浩、总设计师陈辉、技术能人陈海燕等一批骨干购置房产,还为一批为斯达高做出突出贡献的骨干购买了小汽车。很多人在斯达高工作10年以上,因为他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以独创的核心技术,使《永远的王妃》、《百骏图》和《蛇年月历盘》、《龙袍盘》分获亚洲和世界最高瓷艺网印奖

中国瓷器曾享誉全世界,当时在欧洲,中国瓷器和黄金一样贵重。可自从中国瓷艺制作技术传到欧洲,英国人成功地将牛骨磨成粉加入瓷土中经过1300度烧制成了色彩极白、质感细腻的骨质瓷器,中国已长时间没有一家瓷器厂能拿到国际网印及制像协会(SGIA)金奖了。

为了让中国瓷艺恢复以往的盛誉,詹培明认为斯达高必须创新核心技术,研制出在世界上叫得响的瓷器艺术。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国家有关部门选中四川华陶的白瓷,斯达高的陶瓷花纸,再由景德镇烧制出浮雕金的香港回归纪念陶瓷,这使斯达高在众多的瓷艺企业中脱颖而出,与景德镇的名声并驾齐驱,因而1999年澳门回归时,制作陶瓷纪念品的任务又落在斯达高公司的头上。

詹培明坚持瓷艺科研项目要突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走高、精、尖的道路,争取世界瓷艺舞台的话语权。2001年,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为背景,斯达高制作出了《蛇年月历盘》。瓷盘上,美丽的白娘子翩翩起舞,优雅地智取仙草,画面洋溢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渴望。这一凝结着斯达高人心血的瓷盘,邮寄到美国阿拉斯加,深深地打动了由世界瓷艺权威组成的评审团,《蛇年月历盘》获得了国际网印及制像协会(SGIA)金像奖金奖(业内称为世界瓷艺网印奥斯卡金奖),为我国瓷艺界和深圳赢得了殊荣。对此,欧洲瓷艺杂志甚至用“聚焦中国”来报道斯达高公司。

《蛇年月历盘》的巨大成功,让斯达高人欣喜若狂,眼睛盯住了更高的目标。2004年,詹培明去北京看望在清华大学学习工艺美术的儿子詹剑铨。父子俩在王府井书店挑选书籍时,同时发现了一本故宫画册里有历代皇帝的服饰。于是,一个大胆的创意在父子俩脑海中萌生了:以“龙袍”为主题发明一套更高水准的瓷艺作品。在整个攻关过程中,技术人员采用了17种颜色,网点过度层次最多处有6层,仅龙袍上的龙鳞就用了4000多线,线条细度只有头发丝的1/3。经过多次调改,“龙袍骨瓷纪念盘”终于制作成功,并在2004年度国际网印及制像协会(SGIA)金像奖的评比中再次荣获金奖,同时又获得了国际网版印刷技术研究会(ASPT)颁发的特佳奖。

斯达高公司连续两次获得世界最高的瓷艺网印大奖,充分表明其陶瓷网印工艺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之列,瓷艺水准雄踞世界瓷艺高峰,这是斯达高公司的荣誉,也是中国网印界和深圳的骄傲。

此外,斯达高印有戴安娜王妃微笑图案的《永远的王妃》和印有形态各异的《百骏图》,也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亚太地区网印展上赢得了金奖。

中国瓷艺界权威人士张守智对斯达高给予了高度评价:“斯达高以神奇的网印工艺,独到的创新技术,展现了浓郁的中国瓷艺文化,为中国人争回了瓷器艺术的世界荣誉。”

激活斯达高品牌效应,环保产品荣获国家奥体中心惟一指定的瓷艺礼品授权

詹培明十分注意企业的品牌建设,斯达高公司于2000年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一直与世界上著名的网印材料供应商保持密切关系,如德国的贺利氏,美国的FERRO,英国的庄信万丰,日本的三菱公司等。虽然在原材料费用上,斯达高比其他同类厂家要高,但斯达高生产出来的都是精品,在瓷艺网印界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去年12月21日,在北京建国饭店礼堂里,斯达高公司被授予“全国印刷行业诚信单位”光荣称号。今年4月24日,身穿乳白色中装的詹培明和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总经理王文宜签下了合作协议:从签约那天开始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斯达高荣获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指定瓷艺礼品授权,而且是我国瓷艺界惟一获得这一授权的企业。当时,詹培明满面春风,手捧金色奖牌站立在台上,目光越过时空,仿佛看到了斯达高的无限前景。

目前,斯达高公司的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英国、芬兰、波兰、瑞典、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20多个国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稳步增长。斯达高拥有香港的贸易公司、深圳上梅林总部、深圳横岗工厂、潮州的生产基地和唐山的白瓷基地等数家企业,共有员工2300人,每月出口艺术瓷器60万件以上,每月光用掉黄金就达50万元以上,年产值达6亿元。仅位于横岗的生产厂房就由7500平方米扩大到2.5万平方米,同时由全面外销转为增加内销,并快速将内销数量增至月销100万件。斯达高人正以勤勉敬业的精神不断进取,争创世界名牌。

前两天,詹培明刚刚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上,被邀请为第四届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的主讲人,针对世界瓷艺的发展趋势,讲述了《日用瓷低铅、低镉装饰工业技术》。这也是斯达高在中国加入世贸后,勇于迎接世界瓷艺环保趋势的挑战,而发出的庄重宣言:斯达高全面加快发展无铅、无镉的环保瓷艺。

在本届文博会上,詹培明还将在“瓷艺论坛”发表自己对世界瓷艺发展前景的独到见解。他深沉地对记者说,中国不能只有一个斯达高,我们要努力组成瓷艺集团巨舰,真正地让中国瓷艺永远站在世界峰顶!

此时,他遥望蓝天,看着渐远渐逝的白云,心也随之走向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