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物对市场的危害是可怕的,如果一件假东西连专家都不敢认,那么它就会严重扰乱市场,而且会坑害消费者,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现在的博物馆虽然人才济济,可是并不能驾驭当今市场。老一辈专家的经验过时,新一代人又养成了在博物馆“吃大锅饭”的惰性,造成文物鉴定的“信任危机”。“学术研究”和“辨伪”是两回事,学术界有的专家写过多部著作,但不一定能辨真伪。这就造成许多刚入门的收藏者先开始迷信文博专家,可由于专家经常“打眼”,给他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结果专家在收藏者心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我认为责任应当出自专家,溯其根源还是在文博界几十年的陈旧体制。
真正的鉴定专家应该是从“造假”和“市场”两个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而不是从学校和博物馆里培养的。鉴定应该与时俱进,要把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检测相结合,给收藏者一个真实准确的鉴定结果。这就需要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实战派鉴定专家担当起重任,利用他们的锐利眼光和丰富的经验,构建起与市场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为文物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