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钧瓷迈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11月18日-23日,第三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在河南省禹州市举行。

  近年来,禹州市以钧瓷为名片,弘扬钧瓷传统文化,打造钧瓷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市共有钧瓷生产企业56家,涌现出国家级艺术大师3人,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72人。形成了孔家钧瓷、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荣昌钧瓷、星航钧瓷、苗家钧瓷、建军钧瓷、王府钧瓷等七大名窑,全国各大城市的钧瓷销售门店达100余家。

  早在北宋时期,钧瓷位居五大名瓷之首,成为皇帝的至爱,被列为徽宗皇帝的御用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

  不久前,由禹州市孔家钧窑创造的“丰”尊,被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中国钧瓷又一次展现了无穷魅力。

  近年来,禹州市提出了大力实施钧瓷“精品工程”的口号,相继成功申报了钧瓷原产地保护,制定了《河南省钧瓷质量地方标准》,出台了《河南省钧瓷艺术标准》,成立了禹州市陶瓷工业管理局和河南省钧瓷产品评定委员会,同时开展了以保护钧瓷质量和艺术品质的钧瓷行业和市场的专项治理整顿,累计销毁残次品10多万件,有效地净化了市场,规范了经营,提高了钧瓷的声誉。

  与此同时,禹州围绕“钧瓷名片”,加大宣传力度。他们连续举办了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中国钧窑学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成功申报了“中国陶瓷文化之乡”,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钧瓷文化的魅力,促进钧瓷文化和钧陶瓷发展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了鼎盛时期。

  目前,全市年产钧瓷200万件,设计造型1500多种,涌现出钧瓷研究所、孔家钧窑、荣昌钧窑、星航钧窑等一大批钧瓷知名企业。在钧瓷文化的带动下,陶瓷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陶瓷企业达700多家,瓷种涉及炻瓷、高白细瓷、卫生瓷、古建筑瓷、电瓷、工艺美术瓷等10多个,年产值16亿元,成为全国九大陶瓷主产区之一和长江以北重要的炻瓷出口基地。

  本届中国钧瓷文化节,确立了“钧瓷、文化、竞技、发展”主题,在办会标准、规模、档次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文化节期间,成功开展了中国五大名瓷作品展评、中国钧瓷创新作品评定、钧瓷行业发展研讨暨座谈会、河南省工艺旅游品设计大赛、许昌市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创新作品评定会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使钧瓷文化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1月19日,中国五大名瓷作品展评会在禹州市颍河迎宾馆二楼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56个陶瓷生产企业参加了此次展评。经过专家独具慧眼的精心鉴别,共有106件作品获得了中国钧瓷创新作品金、银、铜奖,153件钧瓷作品和96件“汝、官、哥、定”瓷器作品获得了首届中国五大名瓷评定会的珍品级奖项,孔相卿、杨志、丁建中、晋小童、赵学仁、张金伟、李建峰、刘建军、任星航、李海峰等10人获得了“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奖章”。

  禹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英杰告诉记者:“通过钧瓷文化节的举办,我们从上万件优秀作品中评出了不足200件的珍品级产品,评出了10位‘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奖章’获得者,赛出了10位河南省陶瓷行业的技术能手。通过发现和培养新人,实现了钧瓷人才的梯队建设,为钧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智力保障,从而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