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竞争与建陶“蛋糕”的变化

  这次在北京参加世界陶瓷大会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之后,我随考察团先后奔赴山西阳泉、河北高邑与河南鹤壁三地,分别对当地建陶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作了考察。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内心将阳泉、高邑与鹤壁作比较,以区分它们之间到底哪里更适合建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但是,这样的思考并没有结果,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无论从能源、政策、软硬环境及原材料等不同方面看,这三者之间都有各自的独门绝招。同时,各地政府风格各异的招商活动也让我感觉到,中国建陶的“蛋糕”正在各地招商活动的竞争中逐步发生变化。

  根据资料显示,2005年郑州建材市场的陶瓷营销前10名中,就有8家是佛山陶企。但是,随着郑州附近的高邑、阳泉等地一批新型建陶企业的兴起,特别是鹤壁市福源陶瓷380米长窑炉的投入使用,销售前10名的排序必定会产生变化。即使短期不会有太大波动,但是鹤壁、高邑等地建陶企业凭借当地运输成本低廉、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等诸多优势,以相当接近消费者口味的价格去拼抢市场的话,这样的数据势必会发生一次较大变化。 记者发现,高邑当地诸如力马、恒泰等一批陶企,均已经在原有的多条生产线基础上再次投资扩线。这充分说明,他们的产品已经在华北地区以惊人的销售速度蔓延,一些企业老板甚至明说,只有扩线才能保证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绝对份额。这样一来,建陶的市场“蛋糕”又有了更多的分食者,而且他们都是对当地人文、消费习惯、市场需求了如指掌的陶企老板,并且以运输成本的低廉去博弈佛山、福建陶瓷。 何况,这样的“当地型”企业,还在各地政府的招商活动中不断增加。如此一来,谁也无法想象招商活动对建陶产品市场的“蛋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越来越小。因为,在一些企业倒闭和“断奶”的同时,华北的企业却都在扩线增产,而且这种“做大”的意识在当地企业中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