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福建东海“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重大发现:发掘出几天来最大的青花瓷器———将军罐。就在大家兴奋时,另一个巨大谜团却让人不解:300多年前清代沉船舱内器物上的“双龙”两字,竟是建国后才有的简体字。
谜团一不同年代器物同船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介绍说,目前“碗礁一号”出水的瓷器,按照制作工艺判断,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中期,由景德镇制造的外销瓷。
但有意思的是,一些瓷器却明显为清康熙早期的,为何同批货物中会有不同年代的瓷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认为,这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谜底。
谜团二瓷器上怎有简体字
五天来,共出水万余瓷器,在大量瓷器中,有许多难解之谜。比如一件瓷器上,绘有骑马狩猎图案,从人物的发型上可以看出,骑马的男子为契丹人,陈华莎表示这是首次在青花瓷器上出现契丹人物,但骑着一匹花马、手持一只“海东青”的女子却身穿汉族服装,难道她就是王昭君?在一个正面绘着梅花的小盘背面,用简体字写着“双龙”,这两个被深深烧入瓷器的文字是工匠的姓名还是装饰图案,为什么在清康熙年间就会出现简体字?专家难以解释,只表示小盘是标准的清康熙中期青花瓷器。
谜团三瓷船缘何沉没在此
“碗礁一号”因为什么原因沉没在这里也是考古人员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此前有专家认为沉没有几个可能,一是瓷器上船后从景德镇由水路运至长江出海,而后在到福州途中沉没。另一种可能是景德镇瓷器从陆路运到福州口岸装船,而后在碗礁海域等待船队集结远行时遇难。
但是厦门大学教授、原中国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通过比照清代福建港口图后认为,这艘船还没有完全驶出福州港就沉没了,其中是遇到意外还是船只自身原因而沉没目前还不得而知。
谜团四“海丝”航线怎么走
专家除了关注出水的瓷器和沉船本身以外,另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这艘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否有关联,沉没地点是否位于“海丝”的航线上。专家介绍,在清代,可用“器行天下”来形容当时景德镇瓷器风行的程度。康熙年间,景德镇是外销瓷的主要产地,运输主要走海路,而福建的泉州、福州等地成为重要的出海口。
据介绍,目前已知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商船由广东、福建等沿海港口出发,纵跨南海、横越印度洋,至东南亚,甚至是非洲,将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运往欧洲。据有史记载,仅在这条海道上发生的沉船事件就有100多宗。但“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路线、有哪些停泊港口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