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清代单色釉瓷器成“新宠”

    昨天下午在厦门国拍举行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雍正仿宋代官釉的官窑瓷器以196万元的价格成交,这次拍卖活动同时推出了众多的清代单色釉瓷器,这些以仿制宋代五大名窑为特色的单色釉瓷器显示了不同于主流拍品青花瓷的特色,一起去看一看。
    
    本次拍卖会最大的特色就是荟萃了一批从海外回流的单色釉瓷器,以喜爱和收藏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日本为多,它们占到了整个拍品的一半数量,与主流拍品青花瓷器平分秋色。
    
    拍卖会上最为买家看好的就是这件造型奇特、釉色洁白、质地细腻并带有暗花纹饰的甜白釉僧帽壶了,它标明是一件明代永乐年间的制品,同样的一件东西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可惜它从90万元起拍,最后仅以11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件拍品的年代是否有到永乐,还是明后期或清代的仿品,因为存有异议,可能是它无法拍出高价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另一件清代雍正仿宋代官釉的贯耳瓶,因为断代很明确,并落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官款,争夺得就十分激烈,最终以196万元的高价拍出,也是本场拍卖会成交的最高价。
    
    本次拍卖在主流拍品青花瓷器上最有特色的是推出了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的青花赏瓶,这是清代皇帝赏赐大臣的器物,所以称作赏瓶,这些年倍受市场追捧,7件赏瓶最终都拍出了几十万,乾隆的一件更是拍到了85万元。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这几年明清青花瓷被炒到了很高的价位,它们成为拍卖会上固定不变的宠儿,相比之下,单色釉瓷器就受到冷遇多了,其实青花、单色釉和彩瓷三大品种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欣赏的角度不同而已,今天的拍卖就显示,好的单色釉瓷器仍然倍受欢迎。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青花瓷拍卖的最高价是2002年在香港嘉德拍出的一件明嘉靖五彩青花盖罐,当时拍出了4400万港币,而单色釉去年雍正的一件最高价是1700万港币,两者相差还很大,分析人士认为,因为单色釉瓷器的市场价格目前相对较低,升值的空间很大,所以有眼光的买家还是不能错过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