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举行陶瓷聚会 学问真不少

    哎呀,伸个懒腰,招财猫眯了眯眼睛,不要以为是阳光太强烈了,而是眼前一堆陶瓷发出的光彩实在太诱人了!白的、蓝的瓷器包裹着一身的“油光”,在灯光下徐徐流动,偶尔闪耀出五彩的斑斓……真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陶瓷盛宴呀!

    31日上午9时,“荐宝面对面”活动准时在泉州博物馆开始。因为陶瓷鉴定起来比较费时,考虑到时间问题,我们在人数上进行了限制,但面对面过程中,不时有读者带着宝贝“闯”进来,要求鉴定或向专家咨询。最后,10位读者的宝贝经过专家法眼鉴定,可惜没有发现特别值钱的宝贝。

    不过,招财猫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陶瓷宝贝刷不得

    石狮永宁的龚先生在包里揣了一尊彩陶,一大早就赶到泉州……急什么?因为有“疑难杂症”啊,他的这个彩陶是十几年前从外地买来的,据说是汉代的宝贝,但有个遗憾,陶像的脑袋掉了!

    所以龚先生这次来,一是想鉴定一下这尊彩陶是不是汉代的,二是想向专家请教如何补救。第一个问题,专家看了一两眼,就给了个让人失望的答案:“仿的。”一是因为颜色跟年代不符,二是细看陶俑内里两边有明显的接痕,这就说明是用合模技术做成的,汉朝可没这跨时代的技术哦。

    仿归仿,人家可也是明清时期的仿制品,陈建中老师详细地给龚先生提供了一套补救的方案。而后陈老师还告诉大家,如果收藏的陶瓷制品表面有沙土陈迹,一定不要自己用砂纸等工具清除,这样会对藏品造成很大的损害,甚至使图案和铭文掉落,降低收藏价值。

    真金不发光

    马先生也来自石狮,不过他老家在辽宁,这次他带来的是一个祖传的花盆,爷爷那辈就有了!可是专家说了,这个基本上真不了。在鉴定这个花盆时,专家从盆身图案看出了端倪——图案模仿的是宋元的样式,但在风格和笔法上却跟那一时期不符。

    专家还特别提醒,我国瓷器上的金色,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描画,光泽度好。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

    “不过,收藏了几代,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起码再藏几年,后代就可以用了。”陈老师的收藏观真是特别呀。

    吴鲁真迹征集

    十月份,泉州博物馆将举办吴鲁四代人书法展,如果你的家中有相关的字画收藏,特别是如果有吴鲁本人的真迹,赶快拨打28019110,就有机会参展哦!这可是让你的收藏大放光彩的机会,各位厝边莫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