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中国牌”瞄准“佛”和细陶瓷

    继今年3月的亚洲周大获成功之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又将今年的第二场亚洲艺术品拍卖专场提上了议事日程。在9月20日的印度及南亚艺术品拍卖专场之后,9月21日-22日,亚洲周最热闹的一场饕餮大餐将搬上台面,在其中扮演主角的,将是中国细陶瓷以及以佛像为主的艺术作品。

    苏富比是欧美拍卖舞台上最早为亚洲艺术品设立专场的。在今年3月的亚洲周上,亚洲艺术品交易创造了惊人的成绩,23件艺术品成交价超过1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3件刷新亚洲艺术品拍卖价格纪录的珍品:一只14世纪的铜红水瓶(200万美元),一对诞生于明末年间有“万历”字样的漆柜100万/150万美元)。有了3月的惊喜,苏富比在推出今年第二场亚洲周拍卖前一个月,就早早开始了宣传。

神秘“白马轩”

    由于中国艺术品近年来越来越成为拍卖市场上的宠儿,所以苏富比将第二个中国周的重点很自然地也放到了中国艺术品上。根据目前透露的消息预测,9月的拍卖会上最叫座的艺术品将是三只明代蓝白瓷的花瓶。这三只花瓶诞生于15世纪的不同时期,忠实记录下了永乐年间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轨迹。

    三只瓷瓶中,尺寸最高的一只约14英尺,精致的瓷瓶表面,绘有清晰可辩的桃、石榴、山楂、枇杷、荔枝和龙眼图案,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的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叫人垂涎欲滴的美感。据悉,今年5月在香港举行的一场拍卖中,一只尺寸比之小些的瓷瓶曾拍出过118万美元。一只1440年间烧成,绘有五爪龙型的瓷罐,目前的预估价为10万~15万美元;一件由上海一位胡姓收藏家提供、腹部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及梅、竹、松、芭蕉、山石等纹样的陶瓷艺术品估价15万~20万美元;一幅描绘清政府宫廷景象、以雍正六子为主题的画作估价30万~40万美元。

    此次苏富比之所以能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搜集到大量中国唐宋年间的陶瓷名品,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一位以“白马轩”为代号,不愿透露姓名的亚洲收藏家。据悉,“白马轩”已浸淫中国陶瓷收藏近三十年,其收藏中最多的为宋代瓷器,更不乏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精品。此次“白马轩”为苏富比亚洲周贡献的唐宋瓷器,价值大约在150万美元左右。

另一主角佛教艺术品

    当然,对于纽约苏富比来说,向欧美买家阐述中国陶瓷的魅力并不困难,但提到亚洲周的另一个主角:佛学艺术品,就显得有些困难了,这从拍卖方对于这类艺术品介绍的三易其稿就可以看出。不过,这类艺术品依然是纽约苏富比每年亚洲周上当然的明星,不是出于已理解了它们身上承载的信仰,而是因为这些艺术品的精致与完美实在叫人爱不释手。

    本次亚洲周最被看好的一件佛教艺术品延续了一贯受欧美买家青睐的风格:大块的灰片岩雕刻而成,不添加任何华丽的修饰。这件目前预估价在60万~90万美元的佛像,被苏富比方面描述为“一个微阖双眼的年轻人,那富于美感的眼睛和博爱的眼神,会让你在看到它的第一时间,就愿意匍匐在它的光晕之下”。事实上,作品描述的是佛祖释加牟尼以王子之身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典故。除这件作品外,拍卖中还有6件同样出自匿名中国艺术家之手的佛教艺术品。其中,一尊黄铜镀金坐像的预估价为10万~15万美元;另一尊作沉思状的佛像的预估价为30万~5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