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们的内心开始不约而同地发慌。
有时候,挡住陶企前进脚步的不仅仅是远处的群山,还有近在眼前的小小的土堆。竞争激烈,却没有演化到升级版的“竞合”;成本居高不下,如今又被戴上了“宏观调控”的紧箍咒。随着行业发展优势的式微,陶企生存境况愈发地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正如硬币的两面,有人猝然跌倒,有人依然故我地大步奔往美好的“下一站”。
让我们充分领略一下陶企“下一站”的标志性“站牌”——专卖店致胜与企划的平面思想。
自何乾先生入主金意陶之后,几家行业媒体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事实证明,金意陶的表现堪称立志拿下重点区域市场的典范,仅6月份就在北京地区开了23家专卖店。假以时日,此种抢占北京高端市场的营销网络布局,会表现出不可估量的市场威力,抢占重点城市这个制高点后,以此为中心点,化被动为主动,形成区域轴心线,再无限地向四边辐射,最后全面开花,为提升销售业绩与塑造品牌形象提供坚实的平台。由此可以断定,“金意陶速度”之后的“金意陶模式”可以作为陶企经营个案去研究。现在总结数字背后的意义,显然为时过早,但“万花阅尽,根定一枝”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就此评价说“这是一次勇敢而势在必行的尝试。”
每种产品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市场,但是随着竞争的激烈,过于均分力量的扁平化营销模式,不能在销售业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当下形势需要突出重点区域,并拿出毕其功于一役的开拓精神。对于一家想做大做强的陶企而言,出于整个营销网络建设和市场拓展的需要,不可能把宝押在某个区域代理商的身上,更何况传统意义上的代理商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更高要求,所以这个任务只能由熟悉本土习性的专卖店来承担。
我们还可以进行换位思考,随着三农问题的更好解决,乡镇及农村市场为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提供了开创另一片天地的可能。如此形势,陶企不能总想着去瓜分同一个蛋糕,然后作鸟兽散状,奔赴“下一站”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2005上半年,至少还有另外一种“下一站”,被思想的力量冲动驱动而谋求做出更绚丽的孔雀开屏。陶企策划的平面思想异常活跃、新意频出,无论是产品的命名,还是品质内涵的导入与导出,诸多细节构成了品牌得以更好塑造的强大支撑力。欧神诺的“天下无砖”、金欧雅的“体验式营销”、冠珠的“七城创石纪”、能强的“品味蓝山”、小玉的“生命美学”等,包括陶企与设计师共同“搭台唱戏”,以及对仿古砖这一名称的争议和重新界定,甫一推出业内人士反应就极为热烈。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下一站”显影作用不会轻易消失,还会更加彻底地与现实对着干。目前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平面思想还没有更好地融入到展厅与展位的空间理念中,只是很单一地被几家行业媒体“传销”出去。
事实上,陶企的“下一站”相同,通往“下一站”的道路却是不同;中间遇到了岔路的时候,已经不是表面的差别了,而只剩下选择内容的差别;你选择了什么,你最后就会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