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陶瓷分会秘书长日前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就上半年我国陶瓷制品出口情况作了如下说明。
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和档次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一大批出口骨干企业和知名产品,带动了一些产品出口单价的增长。据统计,上半年我国陶瓷产品出口额达2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15%。日用陶瓷的出口量增长了9.41%,出口额增长了13.04%,是所有出口品种中单价增幅最大的。
随着国际需求的增长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湖南醴陵,广东潮州等一批日用陶瓷出口生产基地。唐山的红玫瑰骨质瓷、邯郸的釉中彩强化瓷、淄博的华光瓷等都已成为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知名品牌。以今年上半年在日用陶瓷出口中排名第二的湖南华联瓷业公司为例,该公司以生产有色炻瓷产品闻名,近年来,公司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开发出深受日本、欧洲等主要市场欢迎的炻瓷产品,带动了出口价格的较大增长,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产品在国外又卖出了好价。
针对近年来韩国、菲律宾、埃及、印度等国先后利用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抬高中国陶瓷制品进入门槛,使我国陶瓷制品出口屡屡受阻等现状,陶瓷分会秘书长说,目前我国陶瓷出口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及时改变极易授人以柄,遭遇国际上的贸易保护。
首先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我国大部分产品只能靠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外中低档市场,很多优质产品也只能打着国外的品牌才能进入高档市场。近年我国出口的部分陶瓷产品虽然单价有所增长,但增速依然缓慢,靠低价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很容易遭遇反倾销。
其次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我国对欧盟、美国、香港、日本四大主要市场的陶瓷出口占我陶瓷出口总额的50%以上。随着今年1月1日欧盟取消陶瓷进口配额,欧盟一跃成为我国陶瓷出口第一大市场,对欧盟出口额占我陶瓷出口总额的近1/5;对美国出口同比也增长了14.9%。
第三是我国产品创新意识不强。目前我国中低档陶瓷产品的占比依然很大,在产品质量、档次及设计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产品品种、造型和花纸设计等都鲜有新的突破,很难适应国际流行趋势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第四是陶瓷产品本身就属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产品,近年国内企业间的相互压价,低价竞销,则将有限的利润空间让给了国外经销商,长此以往,即使我国出口的产品没有低于成本价,买方也会单方认定我方低价倾销而采取反倾销。
陶瓷分会秘书长建议我国陶瓷出口企业,一要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特别要加大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避免对某一市场贸易量过于集中而遭遇反倾销。今年上半年我国拓展东欧市场有了积极的进展,以哈萨克斯坦为例,1至6月我对其陶瓷出口达1950万美元,同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要熟悉和了解更多的国际相关法规和标准,使出口产品适应各出口市场的特殊要求。如国际上对陶瓷铅镉溶出量有严格的标准;进入美国市场的陶瓷,要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考核才能拿到“通行证”。今年3月,由商务部科技司主持、轻工商会编辑的《出口日用陶瓷技术指南》已经完成,该指南汇集了美、日、欧、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市场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技术要求。三是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后,企业须关注和研究汇率的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并从长计议,加大创品牌的力度,提高国际市场认知度,突破不断高筑的国际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