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

    现状:中国已经是当代世界传统陶瓷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未来:中国有条件将源远流长的陶瓷业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成为国内多个区域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世界陶瓷业的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

    △ 关键:中国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增长、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是否能实现和谐的代偿互补。

    △ 探讨:如何将传统的陶瓷制造业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陶瓷工业循环经济的现代化产业。

    一、 陶瓷产业已经是当代世界很有活力永不湮灭的经济产业

    本属“硅酸盐”工业的陶瓷业源远流长,到了今天,陶瓷业和很多现代化产业一样成为全球化的产业,并可分为两大分支:传统陶瓷产业和高新陶瓷产业。

    传统陶瓷业的陶瓷制品以天然矿物原料为原料,使用粉碎—成型—高温烧成的工艺制作陶器、炻器、瓷器,生产美术瓷、陶瓷墙地砖、陶瓷洁具、电瓷等。具有规模数量大、资源消耗大、环保工作量大、物流量大、市场大等特点。

    高新陶瓷业的制品以化工原料为原料,使用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技术,制作柱塞、辊棒、各种耐磨耐腐蚀器件以及当代的能源工程、环保工程、生物工程等众多现代科技领域所需之材料。通常划分为工业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等多个种类。具有高性能、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点。

    本题的论点是有充分依据的。

    1、陶瓷业从陶器—原始瓷—瓷器陶瓷行业—(包括传统陶瓷和高新陶瓷陶瓷产业,包括了技术产业和民用为主的制造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2、陶瓷生产制造广泛使用的物料粉碎混合—成型—高温烧成工艺技术是当今世界各类制造业中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工艺技术。3、陶瓷制品是可集实用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作为古老而现代文明载体的行业。

    试设想,餐桌上如果没有陶瓷饭碗、汤盆、盘碟,卫生间没有陶瓷卫生洁具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境况,就会体现陶瓷业的价值。

    二、中国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传统陶瓷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1 附表1、2的数字表明,中国是当代传统陶瓷产量最大的国家。

    2.2传统陶瓷业成为国内多个区域的经济支柱产业,广东的佛山市、潮州市,山东的临沂、淄博,四川的夹江县,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

    2.3近年中国陶瓷的出口迅速增长,日用美术瓷、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在全球陶瓷市场的占有额逐年增多,预期2005年的出口额将突破50亿美元。中国陶瓷已进入全球化领域。

    2.4形成一个产业的各相关配套环节已发育得相当完善和成熟,由陶瓷制品作为产业主产品已经带动起来装备制造业、色釉料业、辅助材料业、五金业、窑炉业、会展业、物流业、专业传媒业等等。

    2.5由于传统陶瓷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民用型的产业,其规模数量和市场影响力、环保状况影响力巨大,逐步成为国家有关经济部门备受关注的产业。

    三、 发展传统陶瓷产业的必要条件和要解决的难题、产业前途

    (一)传统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能否实现和谐和互补。

    (二)产业的生存最依赖三大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

    人力资源最关键的是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生产劳动力的来源。中国有一定的优势。

    市场资源包括国内国外的市场,不但是买卖货物,还包括交流、信息,是产业动态发展的原动力。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支撑,也算是世界上有最大建材市场的国家。

    自然资源包括电力、天然矿物原料、燃料、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时空容量大小与要求等等。此项是中国至少三五年内最不具备优势的问题。解决办法唯有两策:一是依靠科技进步;二是依靠好的产业政策。

    (三)陶瓷产业最急迫也是最困难要解决的两大课题

    1、节能降耗。对佛山地区制砖业的实际调查表明,当前生产每平方米抛光地砖,均耗电力5.5~6.5千瓦时,柴油均耗2.5~3.2公斤。国内生产每公斤日用瓷,最节能烧成窑仍需3600×4.18千焦以上。

    按2004年传统陶瓷生产实况作概略统计,本产业将耗用1亿吨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1200万吨以上柴油,250亿千瓦时以上电力。

    按年增长5%计算,2004年年砖产量以30亿平方米计算,到了2010年,将达40亿平方米。那时本产业年耗用矿物量将超过1.4亿吨,柴油超过1600万吨,电力超过320亿千瓦时。

    通过计算,可得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若干物质数量。

    2、除尘、除硫(和其它有害气体)、除污水废渣,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损害

    (四)产业前途

    本产业的发展,如果解决好本文(三)的两大问题,则本产业将是世界上最好的产业,其发展前景将是光明美好的。

    如果本文(三)的问题不彻底解决,本文预测结果有如下出路:①急速萎缩,产业规模降至能耗、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陶瓷产业不会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中国陶瓷不会根绝;②产业转移,经济先进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此类国家又转移到贫困落后的国家。国内也有类似的转移,缓解环境污染的伤害。

    中国解决陶瓷业的发展,又解决好(三)的问题,也可算是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四、构建具有活力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陶瓷产业

    陶瓷能延续千万年,有其不变的根,也有其变化的源。根是取之地球最丰富的资源,即水火土;源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吸纳科技成果。具有活力就是两者不能丢,而是有所进步。

    强调特色是基于历史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办陶瓷要靠中国人为主体,在中国办陶瓷一定不能照搬外国的东西,包括工艺技术、装备等等,要搞本土化。

    特色陶瓷最主要的是在产业的市场、资源利用、工艺技术与装备、环境保护四大部分有独特创新的东西,或叫做法,或叫作为。

    市场特色就是既要经营国内市场,又要经营国外市场,中国土地辐圆广阔,东西南北中对产品的要求不一样;消费层次是立面的,多层次的;各地存在文化素质差异等。

    工艺技术与装备特色就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低成本,即三高一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陶瓷产业走过了从传统作坊式—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本土化—全面国产化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例如墙地砖生产走大规格、大规格、大循环的路子;日用瓷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路子,等等。

    环保问题,当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与产出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由此提出一个低成本、高效益、根治污染的研究课题。

    五、中国传统陶瓷产业发展方向若干见解

    1、陶瓷是一个可以直接提供几百万个就业岗位,直接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直接从全球贸易中取得财富、直接和自然环境保护实行代偿互补、直接作为文化载体的传统制造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传统陶瓷制品不能靠进口,而且要努力争取成为出口大国。在五至十年内,中国陶瓷业有三大任务:大力发展高新陶瓷、保持适度的增长(5%~10%为宜),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清洁生产转变。2、对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钻探、开采、利用制定科学规划,大力提倡低质料、红坯料、废渣废弃物的使用,禁止用优质料做低附加值产品,禁止或限制部分原料(如黑粘土)出口。鼓励进口原料。3、调整部分产品结构。至少近期不提倡发展三种陶瓷砖产品:大规格尺寸砖、抛光砖、用优质料做全质砖。优先发展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环保陶瓷、微粉砖、釉面砖。4、限期禁止使用固态液态燃料、鼓励使用天然气、水力能、太阳能。这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关键。5、加强传统陶瓷业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和力度。现在所看到的成果,论文大多停留在理念上或缺乏可行可靠性,远离实用性。6、发展高新陶瓷促进传统陶瓷业的提高发展。7、加强产业基础性、公共性陶瓷科学技术的研究。8、节省用地。9、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品牌建设。10、建立必要的产业准入制度和必要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