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上万件元代瓷器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7月6日电(记者柴海亮、白冰)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集宁路古城遗址为期3年多的考古发掘中,目前已出土了1万多件完整及可复原的元代瓷器,其窑系众多、数量巨大、珍品迭出,前所未有。这是记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出土辽金元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永志介绍,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镇土城子村。路,为元代仅次于行省的第二等地方行政区划。为配合当地的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从2002年5月开始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集宁路古城遗址约1平方公里,目前已发掘面积1万多平方米,发现大量房址、水井、窖藏、墓葬和集市遗迹等。在众多遗存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完整和可复原瓷器达到了1万多件。其中有两件保存较好的瓷器为国内外首次发现,一件是釉里红玉壶春瓶,另一件是青花梨型注壶,两件文物极其珍贵。此外,还出土了7件完整的元朝官僚贵族和富裕大户才能拥有的元青花瓷器

    这些出土的完整瓷器多见于窖藏,瓷器器形主要有碗、盘、罐、瓶、碟、盏等,种类有青花瓷、白瓷、黑瓷等。从胎釉的装饰特点判断,这些瓷器涉及当时的七大知名窑系:景德镇窑、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建窑。其中,出土数量最多的是磁州窑系的瓷器,有“油滴”、“兔毫”、“玳瑁”等种类装饰的黑瓷。而出土珍品瓷器最多的是景德镇窑系的。

    据史料记载,位于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交接地带的集宁路当时为榷场(元朝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在公元十四世纪中期毁于战火,之后未建新城,官民逃避战火时窖藏了许多瓷器,因此这个古城的文化层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出土的瓷器也较多、较完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