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陶瓷行业也中暑了

  2005年的上半年就这样过去了,而剩下的一半,正在向我们走来。

  在这个七月流火、酷暑难耐的季节,虽然有人经常谈起某某企业上半年销售业绩不错,卖了多少多少万,但更多谈及的却是某某企业关门、停产、倒闭的消息。甚至那些在别人眼里生存得非常好的企业,也屡屡谈及“冬天”、“御寒”这样一些字眼。那么下半年的建陶市场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宏观经济增长将趋缓

  分析建陶市场的冷热,离不开宏观经济大环境。最新一轮的宏观经济调控已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随着诸多调控政策的日渐显现,关于未来经济增速和走势的探讨又开始浮现。而多名知名经济学者在联合研讨后达成的一个“共同看法”,却是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大幅减速。

  导致下半年经济增长趋缓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上半年我国经济依然过热,整个经济在一个高位运行,这与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差较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放慢、银行信贷资金的趋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整等,无不预示着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大幅减速。

  综观我国建陶业多年来的发展,几乎是依靠资源的投入来不断地复制并推动其发展,而依靠技术因素增长的贡献却是非常的小,而且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的含量很低。这种产业特点注定了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从供给方面来看,在走过了20多年的高资源消耗的发展之路后,目前再继续维持高资源投入强度已非常困难。

  与2003年的行业内大规模投资建厂和去年的一批收尾扩建工程相比,今年行业内新建的生产线少之又少。一位近两年销售业绩猛增、产品供不应求的企业老总面对今年的形势也是频频租赁别人的生产线而不愿意自己投资建厂。陶瓷企业已明显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一系列的投资计划被迫放弃或拖后。

  房地产市场由热变冷

  房地产一直是近年来影响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与建陶市场息息相关。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价格增长的趋势受到局部抑制,相应的消费行为也被同时抑制。据有关专家分析,下半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不会大幅上涨,在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和其他领域的运行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之前,房地产依旧是国家宏观调的临的时候企业是不是能挺过去。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走得稳一点。

  国际市场依存度加大

  近年来,我国建陶产品出口可谓突飞猛进。据统计,2004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额约为9亿美元,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建陶出口国,而佛山建陶出口则占了近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建陶出口更是大幅度增长,成为建陶市场需求的关键引擎。可以这样说,近年来我国建陶业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市场的开拓。

  在佛山建陶业,没有出口部和出口记录的建陶企业已很少,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因货款到位及时,后续质量纠纷较少,陶瓷企业无不争先恐后地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更有甚者,许多陶瓷企业就是靠出口维持着产销平衡,有时,一笔大的出口订单就是企业的一根救命稻草。中国建陶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是越来越大。上半年“广交会”、佛山“陶博会”、上海“陶博会”等,企业无不将出口业务的开拓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下半年的秋季“广交会”、佛山“陶博会”更是受到企业的青睐,展位预定火爆。在这个走向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陶瓷企业长袖善舞,屡创佳绩。

  但是,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建陶反倾销来看,国际市场像前两年那样迅速扩充的空间已不大。韩国对我国出口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依旧于上半年对我国建陶出口提出了反倾销调查。随着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建陶产业的崛起,我国建陶出口必将遭受更多的挑战,在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必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下半年我国建陶出口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不确定因素也会进一步增多。

  价格还会进一步走低

  建陶产品的价格一直都是企业最为关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企业的利润全来自于价格的坚挺与否。今年开春以来,面对原材料、燃油等材料的大幅涨价和市场的过度竞争,佛山新中源、新明珠等几家大型建陶企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被迫对部分产品做出了涨价的决定,这是近年来一路下滑的价格市场上罕见的一次涨价。但是,更多的企业面对市场的压力,仍就频频亮出价格这把利器,跳楼价、大放血在终端市场比比皆是。行业内并没有形成整体的涨价趋势,价格反而呈继续下滑的态势。有些企业4月份每片砖涨了一元,到了6月份却降了2元,形成了“进一退二”这样一个既尴尬又无奈的格局。

  4月份,一直以来非常紧挺的钢材价格出现了一次暴跌,价格大幅下滑。虽有企业希望此次下滑是暂时的,但没有人能够清楚价格反弹的迹象在哪里,致使许多企业亏损生产。建陶业会不会重蹈钢铁行业的覆辙真的很难说。面对即将到来的建陶销售旺季,虽然每一家企业都在“磨刀霍霍”,但国家整体经济的大减速和房地产市场的趋冷,必将使建陶市场大幅缩水。而在庞大的产能压力下,建陶产品价格只能是越走越低。

  企业亏损将加剧

  经济趋缓、房地产降温、出口放慢、价格下滑……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陶瓷企业生存的环境异常严峻,企业利润将进一步摊薄,微利和亏损企业将大面积出现,一些产品档次低、创新意识不强、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门的危机,宏丰的悲剧将在行业内一次次地上演。

  另一方面,货币紧缩的势头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改变,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企业流动资金将出现严重不足,现金流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正常运作的重要指标。那些寄希望于市场好转和银根松动而准备“御寒棉衣”的企业,极有可能因资金链的断裂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一位业内资深报人近日对记者说,能不能写点让老百姓高兴的新闻,因为报纸上、电视上整天都是矿难、事故一类的报道。记者也很想在陶瓷行业内找出一些这样的新闻来,但终究找不到这样的报料。面对下半年的建陶市场,更多的是对种种“不利”的因素的担忧。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心希望陶瓷企业的老板能够认清形势,及时采取相应的举措,以充分的准备迎接行业“冬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