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发记

    2005年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终有得主,我国著名材料学家、西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教授课题组研制的,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得此项大奖。

    1991年,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展开特种高温陶瓷、航空航天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这个团队有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他们怀着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研究初期经费困难、缺少研究设备,他们因陋就简自制了一台热压机。1993年课题组研制出一台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制作的小型CVI炉。

    初步的数据令人鼓舞。而当把实验型技术与设备向工程型转化时,困难接踵而来。1995年国际CVI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技术鼻祖、法国波尔多大学Naslain教授在西工大看过他们研制的设备后,毫无表情地说:“我掌握CVI化技术花了20年,你们至少要用10年。”

    张立同率领课题组夜以继日泡在实验室,很长时间没有做出一炉性能合格的试样,“九五”中期检查时差点被亮黄牌。

    失败更增加了斗志。他们先后做了4代CVI设备,试验了400余炉次,1998年底终于制备出第一批性能合格的试样。1年后全面突破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设备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建成我国第一个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采用该技术制备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在不同发动机上一次试车成功,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此,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中国继法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全面掌握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VI制造技术及其设备的国家。

    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具有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抗氧化烧蚀等特点,替代金属材料可节约20%~30%的航空航天器燃料,对一个国家发展先进的航空航天装备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可以推动交通运输、新型能源、化学化工以及机械等行业技术进步。法国和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这项技术的应用研究,其技术资料对我国严密封锁。如今这个垄断终被打破!经过近10年刻苦攻关,张立同教授课题组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突破了材料制造工艺控制难、周期长、成本高、材料性能低且不稳定、工艺难以连续化和严重环境污染等难题,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10项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