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成了夜市地摊货

  昨夜,一读者致电晚报零点新闻热线,称火车站对面开了一个地摊夜市,出售所谓“景德镇瓷器”,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景德镇瓷器,值得怀疑。

  昨晚10点,记者实地走访了这个瓷器夜市。夜市位于火车站对面的一片空地上,大大小小约20个摊位,电灯泡在夜风中晃荡。一群摊主正在争执着什么,看到有“顾客”光临,部分摊主回到了自己的摊位上。记者虽然对瓷器一窍不通,却也看出了这些“景德镇瓷器”里的一些猫腻。一个瓷盘底部印着“大清雍正年制”,标价800元,“清朝的古董只卖800元?”摊主诡谲一笑:“就这个价钱,是不是古董你自己有数。”记者随便看了几件“精品瓷器”,发现这些瓷器的底部十分粗糙,摸上去疙疙瘩瘩地碜手,再看看标价,全都是上千,最贵的要几万元。再则,所有的瓷器都没有正规的价格标签,甚至连一个出厂说明书都没有。最奇怪的是,一个瓷器摊位上竟然摆着几把紫砂茶壶,还有一些泥塑工艺品。

  一位摊主说,他们在这里摆摊,10天的摊位费是1300元,但展销会已经开了8天了,摊位费还没赚回来,所以只能摆夜市了,该摊主说,这趟买卖铁定亏本了。

  本市一家瓷器行的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所谓的“景德镇瓷器展销会”办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跨出国门漂洋过海,其中有一批专门的“展头”,他们到各地联系“展销会”,然后再组织个体户参展,靠吃摊位费差价赚钱。这样的“展销会”猫腻很多,其一,“展销会”几乎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加之这种展销会打一枪换个地方,万一消费者吃了亏,连讨说法的地方都找不到。其二,所谓的“景德镇瓷器”,假冒的十之八九,多数产自广东潮州,据悉,在济南的一次“景德镇瓷器展销会”上,一消费者以100元的价格买了一个“青花”瓷瓶,过了没几天,用抹布一擦,花瓶竟掉了色,该消费者去摊主处讨说法时,摊主却振振有词:“这个价格买的就是地摊货”。

  就苏州而言,类似的“展销会”也在不断上演,出过的问题也不少。几个月前,在新康花园举办的一场“景德镇瓷器展”,就发生过展会组织者套骗摊位费的事件;再往前推,城北某街道曾组织过一次小商品展览会,结果该展会不仅充斥假冒伪劣,而且严重扰民,当地部门追查展会组织者时,此人却神秘“蒸发”了;还有一次,在某饭店内举行的家具展销中,其中大部分家具是“三无”产品……

  如何规范街头展销会,维护消费者权益,已经成为相关执法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