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营洛阳陶瓷厂改制,在原厂基础上更名为洛阳建设陶瓷厂的是“老大”,从原厂“分家”出的一批人员则组建了洛阳卫生陶瓷厂“老二”,“兄弟”两家的厂房只有一墙之隔,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力量基本均衡,都生产蹲便器、洗面盆、拖布池等卫浴产品,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随后,“兄弟俩”先后改为股份制企业,分别更名为洛阳诺金陶瓷有限公司和洛阳美迪雅瓷业有限公司。
2002年7月,“弟弟”洛阳美迪雅瓷业有限公司因为侵犯本公司一退休职工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受到洛阳市知识产权局的查处,该公司于是认识到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该公司参加全国性的卫浴产品展销会,由于产品档次低、款式陈旧受到客户冷遇。公司新任董事长高军痛定思痛,以每年100多万元的重金从景德镇陶瓷学院和留学归国人员中聘请技术人员,组建了8个卫浴产品设计工作室和一个国内唯一的卫浴文化研究室,进行高档卫生陶瓷制品的研究和开发设计工作,并对传统煤烧隧道进行煤气顶吹烧制技术改造,3年时间先后申请中国专利64件,目前已有36件获得了授权,使企业迅速恢复了活力。
在洛阳美迪雅瓷业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展览厅内,记者看到了60多种风格时尚、精美雅致的卫浴产品,厂门口正在装箱外运的货车排成了长队。高军自豪地说,这是他们往法国出口外运的货物。在2004年广交会上,公司的30多册专利证书吸引了中外客商的眼球,随后前来企业考察洽谈的中外客户络绎不绝,产品出口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等4个欧洲国家,出口数量由去年的21万多件增加到今年的64万多件,其专利产品还经过招标被上海F1赛车场、北京奥运场馆等工程选用。
与“弟弟”红红火火的情形相比,相邻的“哥哥”洛阳诺金陶瓷有限公司则显得相对冷清,产品几十年面貌依旧,档次普通,利润微薄,至今没有1项专利。去年,“哥哥”洛阳诺金公司侵犯“弟弟”洛阳美迪雅公司两项蹲便器外观设计专利权,曾受到查处,后经调解,“哥哥”承诺不再生产侵权产品。如今,看到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又来检查,“哥哥”经过1个多小时的“软磨硬泡”,在县政府办公室人员到场做思想工作后,才不得不答应执法人员进入生产厂区进行检查。
在两间厂房之间的夹道里,执法人员发现了约30件卫陶产品被随意露天堆放着。洛阳市知识产权局法律科科长陈志敏指着其中19件带有陶瓷底座的连体拖布池说,连体拖布池是洛阳美迪雅公司2003年自主开发的专利产品,非常畅销,如今省内外许昌等地先后有10多家厂家模仿生产,使得洛阳美迪雅公司的这种产品价格由原来的85元/件,骤降到35元/件,销售数量从原来的每月约2万件,锐减到现在的每月2000件左右,产品大量积压。而“哥哥”洛阳诺金陶瓷公司就是涉嫌专利侵权厂家之一,被“弟弟” 洛阳美迪雅公司举报到洛阳市知识产权局。
经检查,执法人员在洛阳诺金陶瓷公司现场查获涉嫌专利侵权的连体拖布池生产线1条,模具23个,成品、半成品129个,并对其进行了就地登记封存。该企业负责人辩称他们早就生产出了这种连体拖布池,只是还没申请专利。
现场指挥这次执法行动的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韩平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专利是保护企业智力成果的有效利器。洛阳这两家本是一家的陶瓷企业,由于对创新和专利的重视程度不同,在短短的3年时间就拉开了差距,走上了迥异的发展道路,这应该引起广大企业界的警醒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