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该醒悟的不只是景德镇

      前不久,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牌匾授予广东省潮州市。这对拥有数千年制瓷史、在我国陶瓷制造业中独占鳌头的景德镇来说,不啻是一大惊闻。一位作者为此撰文疾呼:“景德镇,你该醒悟了!”依笔者看,该醒悟的不只是景德镇,而是整个国内陶瓷业。过去的景德镇代表了中国陶瓷业的辉煌;而现在景德镇陶瓷业的滑坡同样也是我国陶瓷业步子迈不大的一个缩影。景德镇是“中国瓷都”,英文“CHINA”赞誉古中国成熟、稳健的陶瓷业:“千年瓷都”在墨守成规、养尊处优中悄然谢幕,而国内陶瓷业在迷梦中与陶瓷大国的称号渐行渐远;郑和下西洋用陶瓷换回了真金白银、玛瑙和象牙,而今,我们却在低价处理祖宗留下的昂贵资源,高价回收国外的技术和品牌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国内陶瓷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凶猛的发展,年产量一直居于世界最高水平,也成长起一批执国内陶业发展牛耳,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但从总体来看,国内陶业的发展表现的是数量上的急剧扩张,低水平、低层次,甚至是无计划的重复建设,且呈现出此消彼长、东陶西进、南陶北征的发展态势。而作为陶瓷大国,应该领先于国际水平的生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品牌意识却一直跟在世界潮流之后,不少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仍然处于特别落后的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品牌、营销、文化的概念更不用提。

  曾有业内人士说过:一些企业只做国内市场时形势特别好,而一旦沾上国际市场就厄运连连,甚至翻船。这句话乍听很不在理,谁都清楚,国际市场准入门槛高、要求严,与国外企业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强筋壮骨、提高竞争力,应该是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怎么会被拖倒呢?不幸的是,谬论在非理性的现实中也会变成真理。看看国内企业对待国外市场的态度就可以明白。许多企业都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认为要竞争就不能合作,就必须拼个你死我活,相互抵毁,竞相杀价,两败俱伤;本来是由于各企业相互杀价引发的反倾销诉讼,而一旦遇到此类官司,各企业又特别的“心齐”,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勇敢地站出发来应诉,以至国内陶瓷业在国际市场上很不得意。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要统筹发展,而陶瓷业的发展却表现得并不和谐。一方面就是刚才所说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没有被深化,许多企业以粗放、掠夺式经营为主。近年来,不少地方新建了不少新的陶瓷生产线,一些地方也正在积极筹建新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很少地方有如何实现陶瓷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寻找替代产业、如何形成产业链等方面的思考,这对国内陶瓷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中国瓷都”的牌匾无论授予哪个地方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毕竟这还是在我们自己家里;但如果我们坐拥诸多的优势仍不能顶起“陶瓷强国”的桂冠,就无法说得过去。当务之急是政府、行业、媒体等方方面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努力,重振陶业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