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债300万铸“中国红”15年攻克千古难关

  举债300万元苦心钻研,15年攻克世界难关。今年45岁的高级工程师尹彦征在1999年攻克了大红陶瓷的千古难关后,受到了世界陶瓷界的广泛关注。近日,他 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陶瓷釉用耐高温硫硒化镉大红色料以及制造方法发明专利证书。昨日,尹彦征无限感慨地向记者讲述了他研制大红陶瓷15年里的酸甜苦辣。 

“四面楚歌”中接受重任  

    1982年,22岁的尹彦征从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航空部第三设计院工作,两年之后,他又被调到省分析测试研究所工作。那年,正好省科技厅立项,召集人马解决陶瓷大红颜料不耐高温的问题。学习化学的尹彦征就这样与“中国红”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社会各界对这个项目和参加这个项目的尹彦征都议论纷纷,有人说研制大红陶瓷是个世界难题,立项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有人说研究陶瓷难题,怎么能找个对陶瓷一窍不通的人?24岁的尹彦征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四面楚歌”的滋味。经过几年摸索,大红颜料终于出现在众人的面前。随后他们开始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的实验。从1989年到1996年,尹彦征和攻关小组的成员带着配方一直奔忙在景德镇、佛山等中国陶瓷生产基地,但每一次烧出来的瓷器都不是大红色,有时甚至变成了无色。 

举债300万独自攻关 

    1996年,由于7年里研究没有任何进展,这个课题被终止了。不甘心的尹彦征就停薪留职,开始了关于大红色料的个人研究。没有研究经费,尹彦征就四处借债,借了300万元后,他就在陈家湖一个朋友的厂子里租了一个工作间。每天早晨,他都是乘坐第一班中巴车到达陈家湖;每天晚上,他又是乘坐末班车回家。4年里,尹彦征独自在那个小小的实验室里研究着,工厂底下的臭水让实验室周围一年四季都有长脚蚊。终年在蚊香的熏烘下,尹彦征竟练就了能闻出真假蚊香的功夫。 

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 

    300万元在一天天变少。在攻克由橘黄转变为大红的关键难题时,尹彦征就花去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近80万元,可还是失败了。1997年底的一个深夜,尹彦征终于灰心了,准备放弃实验回家去。可就在公交车启动的前1分钟,尹彦征又下车返回了实验室,他把几个打算放弃的实验配方再次调好送进电子炉,然后才沮丧地回了家。整晚没睡的尹彦征,次日早上5时又直奔实验室。当他戴上手套抓住钳子,颤抖着将陶瓷片夹出来时,尹彦征看到了一块黑黑的颜料!大红颜料在高温时呈现的是黑色!尹彦征的心“怦怦”跳起来。几分钟后,降温后的陶瓷片被取出来了,“是大红色!”尹彦征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 

立足民族走向世界 

    在陈家湖小小的实验室里,尹彦征继续完成了让大红色釉走出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制作的突破,并为它取名“中国红”。1999年9月,在中国佛山国际博览会上,“中国红”第一次登台亮相便震惊了世界陶瓷界。2000年5月,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邀请下,尹彦征参加了中国北京国际陶瓷博览会,他的“中国红”被该协会作为特别礼物送给了德国驻华大使。2002年,湖南省科技厅组织全国的陶瓷专家对“中国红”进行技术鉴定,专家们评价它为“居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目前,在大托铺和隆平高科技园,尹彦征分别建立了生产基地和“中国红”瓷工艺园。尹彦征将“中国红中国心”作为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并以扶残、助残的慈善之心,聘请了一些美术系毕业的残疾大学生,目前他公司里的残疾员工比例占全部员工的1/4。尹彦征表示,他还会让这个比例达到70%。尹彦征说,他要让“中国红”立足民族,走向世界。 


■关键词 大红之梦

    兴盛于1000多年前中晚唐的长沙窑,烧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执壶,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此后,虽又有宋代的钧红瓷,明清时期的祭红、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瓷,但惟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的大红色瓷。由于红釉多是低温釉,烧至800℃左右红色即会分解,它们的色泽就并非真正的大红色了,所以红釉烧制异常困难,是陶瓷业上的千古难题。 

    20世纪,中、德、法、日等国陶瓷专家都纷纷倾全力研制耐高温的大红瓷釉,欲圆千年大红之梦,但都未有实质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