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3月5日专电(记者王艳明)由于流传下来落有年款的瓷器十分稀少,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间向来被认为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黑暗时期”。近日,兰州一民间收藏者将其收藏的“景泰年制”瓷盘公布于众,为人们了解这段瓷器史上的“空白期”提供了罕见实物。
3月4日,在收藏者王志林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件古朴典雅的青花瓷盘。经测量,该瓷盘盘口直径为19.5厘米,器高5厘米。瓷盘的外底部中央,有用楷书题写的“景泰年制”年款,并用双线圈起。这是古代官窑的明显标志。瓷盘的外沿,有一圈抽象的蝌蚪纹图案。除清晰可见的“景泰年制”年款吸引人外,该瓷盘盘心内造型怪异的主体图案也让人匪夷所思。这是一个似鱼非鱼、似龙非龙的图案,图案四周被一些波浪纹和螺纹等所包围。从近处看,该主体图案后半部明显是条游动的鱼,鱼尾、鱼身、鱼眼清晰可辨;可从鱼的口中,又突兀地伸出了虚实相映的两个龙头,从远处看,该图案又变成了一条腾飞的双头龙。王志林告诉记者,该瓷盘在他们家已经传了两代人,关于它的来历,现在已说不清,他是应一些收藏者的要求才在最近将瓷盘公布于众,以便为收藏爱好者和相关研究者的交流和学术研究提供方便。
中国是瓷器王国,瓷器在古代,不但是人们的日常用品,而且成了传递中国古代文明的特殊载体。但相关研究表明,受当时政局多变和战乱纷争影响,截至目前,除故宫博物院藏有“大明天顺年制”年款的青花瓷碗外,在中国国内文博单位中,目前还没有发现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30年间任何有明确年款的其它瓷器。至于王志林收藏的“景泰年制”青花瓷盘,是否能添补中国瓷器史上的空白,还需正规的文物专家进一步鉴定和深入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