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景德镇瓷为何长沙遇冷

  据《长沙晚报》报道,最近,在省人民体育场举行的景德镇瓷器展销,遭到了空前的冷遇,一个月的展销期限将满,近8万件瓷器才卖掉200余件。景德镇瓷器是中国乃至世界级的品牌,但这个本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却在长沙初冬的寒湿中打了近一个月的冷颤。

  细究景德镇瓷遭受的冷遇,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来自湖南本土瓷器品牌的竞争抗衡。景德镇瓷固然全球知名,但湘瓷却可与之分庭抗礼。湖南古有湘阴窑、铜官窑(长沙窑),代表着当时全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近现代有蜚声中外的醴陵瓷,不仅拿过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的金奖,而且曾为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烧制专用瓷长达20余年,有着“红色官窑”之美誉。如今,景德镇瓷要在“主席瓷”的故乡分一杯羹,受点冷遇,并不委屈。又比如说,展销组织者可能忽视了长沙人的精明劲。长沙消费者的精明,体现在务实、致用、谨慎、不图虚名上。景德镇瓷名声大,品牌硬,但消费者却绝不因此而迷信、盲从。购买时,不仅会考虑自己的购买能力,还会考虑购买有无必要、是否实用,在这样的理性消费面前,要形成预期的抢购热潮,很难。

  然而,景德镇瓷长沙遇冷的最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价格诚信的缺失。瓷器价格虚高,连展销方负责人都不得不承认:市民实际购买价至少在标价的一半以下,高档的甚至可以打一至二折。在小件数百元、高档数万元的虚高标价面前,大多数消费者不敢问津。即使有心购买,也难以鼓起砍价的勇气,拦腰一刀注定要成为“冤大头”,往死里压价,不仅考验购买者的狠劲、毅力和耐心,购买后,还会时时折磨人的疑心:这价格的泥潭到底有多深?自己真买得划算吗?

  长沙的冬天愈来愈冷,笔者以为,景德镇瓷的展销要想热起来,首先还得展销商家彻底地诚实起来。在这个崇尚商品合理利润的时代,即使抱着知名品牌漫天要价,也是会吓退顾客的。只有将价格恢复其本真面目,展销方才不会在寒风中抱着大大小小的瓷器瑟瑟地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