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规划中研判陶瓷业大势

  从10月19日到26日,陶城报记者团先后考察了陕西宝鸡、西安,四川夹江、成都等地陶瓷产业及市场的情况,所到之处均备受礼遇,由此平添了更多的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此行的内容本报记者在稍后的几期报纸中将会做详细报道,这里笔者想与大家交流的是一个老而又新的话题:如何对当前建陶行业的大势进行研判?

  陶瓷行业究竟还有没有玩头?10月21日,在西安时捷建材与陶瓷媒体的座谈会上,时捷的老总大吐苦水:在她向陶瓷企业描绘其即将竣工的“国际时尚生活馆”的时候,很多老板表示不解:现在的市道你们还如此高调?陶瓷企业对前途缺乏信心结果影响到经销商,这可能是时捷这家西北最大的经销商在规划其定位超前的多品牌陶瓷卖场时,要向媒体征询意见的一个重要理由。

  而要说服时捷建材坚定自己的信心,其实在10月20日召开的宝鸡建筑陶瓷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上就有不少信息资源。在这次评审会上,宝鸡市的主要领导明确表示:“十一五”计划改为规划的一个好处就是,陶瓷项目一旦现在进了“十一五”规划,今后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不用进行项目的具体审批——这意味着可以不受阶段性政策变动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次规划评审会上,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一位高总工透露了一个进一步的信息:在过去的国家规划中陶瓷从来都没有资格被关注,但这次“十一五”规划之后历史将会重写。因为国家要在2010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拉动内需,加快发展,而拉动内需最重要的就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将现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到起码百分之四十五。而在这一进程中,陶瓷等基础的建筑材料的市场空间将继续扩大。不过,国家目前正在考虑的是,将陶瓷等基础建材纳入国家的整个创新体系,要通过创新使得陶瓷等建材更具备节能、降耗、环保等属性,以应对因快速发展而引发的资源枯竭问题。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是国资委下属企业,是承担国家五年规划相关前期基础调研任务的重要部门,相信他们透露的信息能够为陶瓷老板研判大势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