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几百元买瓷器 现起拍价18万元

    50岁的黄国强看上去意气风发。1997年开始埋头钻研瓷器知识的他,现已收藏瓷器几千件。他说:好瓷如玉,玩瓷器久了,人容易变得谦和。民国天球瓶、紫金(酱釉)乾隆观音瓶……这些看似普通的陶瓷,都被他如数家珍般讲出其中的历史渊源。

    黄国强笑称已年过半百,但从他随身携带的《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等书籍,让人感到他有强烈的求知欲。瓷器文化被世界公认,其文化覆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我穷尽一生也学不完”。他每隔几个月就到景德镇一次,参加由顶级专家授课的古陶瓷鉴定培训班。店里卖的千元以上瓷器,买主拿到北京鉴定,若与他介绍的不符,一月内退货。在收藏品市场多年,黄国强深感武汉收藏品市场的发展与湖北文化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他想通过学习提高水平,带动更多人加入收藏队伍。

    他说,瓷器可根据形、色、神、韵断代,老(年代久)、新(成色新)、精(纹饰精美内涵丰富)、稀(数量稀少)瓷器,一般价值不菲。他认为瓷器无所谓真假,只有新老之分。“老中有粗,新中有精”。比如清代中期缠枝莲喜字罐粗品,价格只在几十到百来块钱。而清三代仿宋官窑精品,可卖到几十万至百万。他收藏的一款景德镇新仿乾隆粉彩,工艺成本就在800元。

    黄国强吃过“看走眼”的亏。1999年,他花1000多元买了个仿明青花瓷,但现在价格只有几百元。但他更多地是尝到了捡漏的甜头。1998年,他花几百元买了件大清乾隆年制珊瑚红地描金双龙耳珍瓷器,带到北京瀚海艺术品拍卖公司,经商量定出了18万元的起拍价。此后,在武汉又有人多次加价数万元,都被黄国强拒绝。他说,民间存在许多流传无序的老货,都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