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景瓷展销已成众矢之的

  八年多来,瓷都景德镇由于陶瓷品种丰富多彩、品位高雅,自发地形成了一支又一支展销大军,他们将景瓷配套成龙,活跃在我国各大中城市进行展销,后来还发展到国外,形成了一道道奇异的风景线。这些“游击队”在早几年也碰到过一些好运气,但现在由于他们几乎已经对全国的大中城市都逐一进行了“扫荡”,再也不能激发当地市民的新鲜感和好奇感。而负面影响已充分暴露,所以景瓷展销已成众矢之的并显示出日暮途穷的困境,展销队伍的营利可能和营利水平越来越低。

  由于展销队伍素质低,展销时间有限,布展形式简陋,即使许多名瓷器也往往在限定时间内卖不出去,最后只好低价甩卖。

  这就使得景德镇陶瓷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不断贬值,一位知名洁具品牌的老板在一次有景德镇市分管陶瓷的副市长等领导出席的联谊会上动情地说:“我们一个马桶卖几千元钱,而景德镇那么好的花瓶只卖几百元钱,甚至几十元钱,那怎么干得下去?景德镇的牌子都给他们卖掉了,看到他们在风雨之中、烈日之下守生意,又觉得他们可怜!”

  作为展销队伍的衣食父母,广大消费者现在也被展销队伍教“刁”了,许多消费者发现展销前期的价格远远高于后期的甩卖价格,不少消费者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有些人怨气顿生,对景德镇人产生了不可信赖的感觉,产生展销前期大家看而不买,等到展销队伍真的要转移,挥泪大甩卖的时候才买,这就使得展销队伍陷入困境,难以盈利。

  现在的景瓷展销队伍已由盛转衰、士气低落,许多人继续展销只是出于无奈,找不到其他工作而已,大家知道展销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只能是做一次算一次。

  许多地方的新闻媒体对景瓷展销队伍的到来给予了关注,甚至连续报道了展销情况,而这些报道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负面报道。将展销队伍的困境和狼狈状况公诸于众。景德镇陶瓷的如雷贯耳和展销的困境对比岂不是良好的新闻素材?敏感的记者难免闻风而动。

  展销队伍用以包装瓷器的稻草和饭后遗弃的一次性饭盒也污染了环境,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展销队伍的低价倾销也严重打击了当地的景瓷经销商,不仅如此,展销行为甚至还伤害了景德镇客居各地的居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千多年来,景德镇人民都为家乡生产出的精美瓷器感到自豪。而最近几年,他们看到景瓷展销的尴尬处境都非常伤感。湖北宜昌的《三峡商报》就连续报道了景瓷展销的困境,其中就有如下标题“谁能破解名瓷销售困局”、“景德镇瓷展被困宜昌”、“货没卖出十分之一”等等,一位客居宜昌的女子将这些报道复印后寄给景德镇市市长,并写了一封令人感动的信,她说:十年以来一直为家乡而自豪,连续报道让她“如鲠在喉”,呼吁展销队伍“莫让蝇利玷污瓷都的品牌”!

  景瓷的出国展销也产生过不良影响。远的不说,今年八月份,景德镇市政府大力扶持陶瓷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分管陶瓷的副市长亲自带队前往德国开拓市场,遗憾的是:一支景瓷展销队伍同时在德国展销景德镇陶瓷,并公开广告因签证受限、特价处理抛售景德镇陶瓷,两支队伍形成鲜明对比,“游击队”严重冲击了“正规军”。景德镇的金字招牌被泼尽了脏水,让人痛心疾首。

  景德镇陶瓷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千年大品牌品牌价值难以估量!而展销行为对她的伤害已形成共识,许多有识之士对此痛心疾首,展销没有出路也已成为共识,但展销现象还迟迟没有消失。这一方面是展销人员的短视,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举办活动为增添气氛和人气,邀请展销队伍并提供条件所致。因此,为了尽快消除展销现象,一方面需要景德镇政府加强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应该停止邀请展销队伍,不为他们提供方便,并依法征税,否则即是渎职。队伍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