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以结构调整打造“中国陶瓷名城”

    在2004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上,全国五大陶瓷主产区之一的淄博市被授予“中国陶瓷名城”称号。这标志着淄博市多年来围绕陶瓷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完成。

    通过改革创新,嫁接改造,陶瓷业的产品档次和赢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山东华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淄博市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目前所研发合成骨质瓷餐具每件的价格在12元以上,而六年前同样造型的普通餐具只有两三元钱,价格增加5倍的变化来源于这家企业不断的科技创新。 

    有史料记载,距今8000年前,淄博就开始了陶瓷生产,但辉煌的历史并不能说明现在的优势,1990年代,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档次的产品使淄博陶瓷业一度陷入低谷。 

    淄博市市长助理、经贸委主任  曹在堂 
    “在陶瓷结构调整中,要由原来的粗放型发展变为集约型发展,由以生产规模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为主的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通过改革推动、外资带动、高新技术拉动,借助新技术嫁接改造日用陶瓷,引入外资和品牌全面提升建筑陶瓷,淄博实现了陶瓷业产品档次和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
 
    目前在生产设备上,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燃气高效节能辊道窑、梭式窑、高温快烧烤花窑等设备已在全行业推广。每年平均210项的陶瓷新工艺、新产品的涌现和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的入驻,催生了一大批陶瓷骨干企业的崛起,推动了淄博陶瓷产业提升速度。2003年,淄博市日用陶瓷生产总量完成7亿件,出口创汇117亿美元;建筑陶瓷生产能力达到8亿平方米,与佛山、唐山同称为全国三大建筑卫生陶瓷基地。全市陶瓷工业企业达到563家,实现年销售总收入146亿元。 

    与此同时,淄博市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陶瓷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2003年,华光陶瓷集团两项陶瓷新材料研发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创造了企业争取国家最高科研项目的新记录。随后,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日本旭硝子、美国PPG公司等纷纷入驻和氧化铝陶瓷基片、陶瓷纤维保温材料、陶瓷活塞等一大批国家级重大新材料项目的落户,使淄博成为我国陶瓷新材料发展应用的重点城市。 

    淄博市市长助理、经贸委主任  曹在堂 

    “我们要通过授牌,利用三年时间,把淄博建设成陶瓷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成本消耗低的名人名牌名瓷荟萃的中国陶瓷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