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山不夜”何日重现?

  陈炉耀州瓷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是我国古瓷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与宋代的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相比,声名也许不那么响亮,较之当今景德镇,淄博等著名瓷区,产品也不那么光彩照人。但是“民间陶瓷艺术宝库”的大门一旦打开,拂去它身上的历史尘埃,世人便会对其刮目相看。 


    在铜川乘车东南行,约15公里处有一山镇,名曰陈炉镇。陈炉镇是闻名古今的陶瓷重镇,被誉为“东方古瓷镇”的活化石。它是继承耀州窑千年炉火不熄的惟一发祥地,延续历史1400多年。元代后期,陈炉窑的制瓷技艺和规模已超过同期耀州窑,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的瓷业基地和最大烧造区。明清时期,陈炉镇的陶瓷业达到其发展史上的最高峰,炉火昼夜不熄。故有“炉山不夜”之称。陈炉陶瓷后因不同时期的各种因素曾一度沉寂。直到1952年后,才有了零星再生产。它的重要转折期是在1977年,陈炉陶瓷因成功仿制耀州青瓷,使得失传已久的北宋耀州窑青瓷重放异彩,从此拉开了陈炉瓷批量生产和发展的序幕。因陈炉瓷是在耀州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现在我们统称它为“陈炉耀州瓷”。 

     昔日的辉煌 

    陈炉耀州瓷主要有青釉、白釉、黑釉、姜黄釉、月白釉、铁绣花等。其造型古朴典雅,产品光洁、明亮。一经窑变,气象万千,典雅飘逸。成品均带有豪放粗犷、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艺术特点。    长期的生产实践,在陈炉的陶瓷家族中涌现出了一批既实用又有观赏价值的民间艺术陶瓷制品。大器小品及日用碗、盘、碟、勺、坛、罐、盆、盒、茶具、酒具、文具还有各式雕塑品、陈设瓷都在烧造之列。黑釉敦子、辣子盒、方枕、洋盘等产品曾入选1957年全国首届民间艺术展览。黑釉敦子是关中农家盛油灌醋的主要容器,大者可盛10多斤,小者仅纳数百克而已。1983年中国国际旅游产品评选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产品中,有50件脱颖而出,陈炉的兰花碗以其朴实而不失豪放、自然而不失大方的特色名列其中。谁也说不清陈炉耀州瓷究竟有多少个品种。可以说,凡涉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应有尽有。这也许是它任时代沧桑巨变而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陶瓷家族中,瓷瓶可谓最具观赏性的制品了。陈炉耀州瓷尤以刻花装饰堪称一绝。冯先铭先生称之为:“宋代之冠”。史书以“昆虫动活”来形容刻花装饰效果的真切和刻花技艺的高超。刻花装饰和玻璃感极强的釉面相结合,实在是一种高明的创造。上好的刻花青瓷作品,表面近乎平滑,而纹饰图案却历历在目,青釉填平的痕,恰似一渠清水,那流畅的刻花线条,给人以一泻千里的联想。除此之外,尚采用了印花、划花、堆贴、镂空和雕塑等装饰手法。我们看到的印花陶瓷,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工艺美术品。那精细的花纹,合理的图案布局,令人叹为观止。正是生动活泼的刻花装饰把陈炉耀州瓷提高到历史名瓷的行列,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陈炉人又烧制出了公道杯、倒流壶、凤鸣壶、良心壶四种特色产品。后两者是陈炉人的自创,这些产品以其功能奇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瓷爱好者的青睐,也使得陈炉耀州瓷的声名更为远播。    

今日的困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陈炉耀州瓷却逐渐走向了下坡路,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人才流失严重:手拉坯技艺是传统制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陈炉的手拉坯技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一些人甚至能拉出4、5米高的泥坯,颇受省内外同行的青睐,也因此,一些手艺好的人被全国各地的“瓷都”竞相高薪聘请,像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等。陈炉本地反而出现了人才紧张的状况,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陈炉耀州瓷的发展就会愈发困难。 

    没有明确的主导产品:陈炉向来以碗品为大宗。但是,由于旧式窑炉的原因,品种庞杂,每个品种数量有限,也就没有主导产品可言。也许有人认为,陈炉耀州瓷的青瓷制品名气不小,可以作为一种主导产品开发,然而,青瓷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代名瓷,其复制品或仿制品大都放在一些家庭的文物架上去欣赏,却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用品消声匿迹:复制伊始,尚有茶具、酒具、碗、盘之类面市,而今几近绝迹。宋代耀州窑之所以能以“十里窑场”的恢宏场面雄据一方,除少量贡品外,绝大多数产品与平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脱离开群众的生活,陶瓷就会缺乏生命力。    

未来的前景 

    陈炉耀州瓷今后该如何发展,它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我省著名学者、考古专家、被誉为“陶瓷之母”的陶瓷研究专家禚振西女士。她提出了五点建议。 

    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是产品的生命力。而如今的产品大多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传统产品,比如粗瓷缸、盆、碗筷、罐之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有变化。因此,就难以为现代人所喜爱和接受。这一方面是缺乏市场意识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手艺人思想保守,过于自负的表现。产品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变化,了解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才会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总躺在以往的成果上,不思进取,就难以有长足的发展。 

    培养个性人才:这方面,陈炉镇的制陶新秀许快锋是一个代表。许快锋作为年青一代制陶人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悟性,并得到了我国著名美术大师韩美林的亲传,又曾行程万里,深入陶乡瓷都,虚心求教,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以手拉坯制做各种独特、奇异、富于个性的工艺品见长。多培养此类人才,将会对陈炉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江苏宜兴,一个省级或国家级任命的紫砂艺人制作的紫砂壶,每把售价可高达万元或数万元之巨。陈炉今后也应该有一批全国有名的手拉坯艺人、刻花艺人,用名人效应、品牌效应带动经济效益。 

    提高综合素质:手工艺制作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同行虚心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同时到大专院校深造,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发展个体私营陶瓷生产,培植陶瓷艺苑:陶瓷企业是最适合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领域之一,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猛。在景德镇和其他主产区,个体私营企业都是以千数计。他们中,有专门加工出售泥料、釉料的;有制作坯品的;也有专司窑炉的,这样做,个人的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充分地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大批的退休工人和老艺人的传统技艺得以施展。他们制作的品种极多,价格又低,在市场上很有活力。陈炉发展个体私营陶瓷业是独具优势的,除了泥料、釉料可以充分供应的基本条件之外,还有丰厚的传统冶陶技艺底蕴。 

    加大古陶瓷遗址的保护:对陈炉古陶瓷厂遗址和浸透着瓷文化内涵的民居、民俗原貌的保护必须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现代化建设亦应营造瓷文化环境,这将是陈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希望陈炉人在继承过去耀窑基本特色的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多的为21世纪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新产品并将其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