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享有陶瓷之都的美誉,然而近日,在长春市省文化活动中心展销的一批从景德镇运来的瓷器,却遭到了冷遇,参展商也因此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原因为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底价”难摸清
日前,记者来到展区,发现顾客寥寥无几,许多展商正收拾东西打算回家。一位展商戴着眼镜,衣着得体,显得斯斯文文,但对一件仿古花瓶的开价却语出惊人:“3万元一件。”记者不解:“怎么这么贵?”他很自豪地说:“贵就贵在出自名家,而且仿古瓷器是靠高超的手工艺及保密的原料配方制作出来的,特别是仿古的碎纹,机器很难模仿。”可当记者表示太贵时,他又说:“如果真心想买,价格可以商量。”讨价还价后,价格降到了3000元!记者借故要回去和家人商量而离开,走出不远,旁边一位老人轻声告诉记者:“刚才他给我的价格才1000元。”
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参观者都表示,要价和卖价差得如此离谱,让人不禁怀疑这些“精品”瓷器的真假。
证书真假难辨
记者还发现在这里的大多数展销摊位上,都有各种证书。这些证书五花八门,如“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艺术收藏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各不相同,有软皮精装本,有超薄压膜本;有贴着照片、盖着钢印的,也有没贴照片、盖着红印章的;有景德镇陶瓷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甚至有的是作者自己印制的。
“本来有证书是好事,但证书种类一多,反让人觉得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瓷器的真假好坏太难辨别了。”一消费者如是说。
景德镇招牌受冲击
那么长春本地商场的景德镇瓷器销售又如何呢?在长春市繁华路段的几家大型商场,记者看到,在长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大型商场的工艺品中根本就没有景德镇瓷器,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大型商场的销量也不乐观,特价、五折等促销手段仍未让春城百姓心动。
一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景德镇瓷器销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来自景德镇自身的发展。机器化的大生产对景德镇造成巨大冲击,有的经营陶瓷的民营企业及小型手工作坊为了追求利润雇佣廉价劳动力,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冒牌产品不断流入市场。这些都损坏了景德镇的名声,弥足珍贵的陶瓷手工艺品也受到连累。(记者 孙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