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明陶瓷(原料)富矿储量达3亿吨,珙县政府着力打造“蜀南陶瓷基地”
正当优质陶瓷原料资源日渐枯竭成为世界性难题时,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发现超大型陶瓷原料富矿。经中国建材集团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和四川省宜宾蜀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检测鉴定,宜宾珙县陶瓷(原料)富矿储量达3亿吨优质高岭土4000万吨以上、优质石英4000万吨以上。专家分析:珙县陶瓷原料具备兴建年产2亿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蜀南陶瓷生产基地,且可实现数十年持续发展。
宜宾位于金沙江与岷江交汇处的长江上游,北距成都300公里,东距重庆280公里,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城”。在产业配置上,水力、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区位竞争优势。
“掌握资源就是掌握财富,四川宜宾发现以珙县为中心连绵几百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带有国内罕见的高品位、品种齐全的优质陶瓷原料可喜可贺。”4月17日,在珙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及项目负责人等联合召开的蜀南陶瓷基地开发座谈会上,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院长兼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爱平、总工程师马小鹏等资深专家向珙县各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了研究开发化验陶瓷原料的情况。
会上,素有“实干家”之称的蜀山实业公司董事长杨小平介绍了与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签订《技术协作框架协议》的情况,该公司从去年底成立蜀山陶瓷研究小组,邀请该院院长刘爱平以及刘西民、鲁雅文等专家到珙县现场进行资源考察、鉴定,合作研制工艺配方的试验原料全部采用珙县泥(高岭土)、石英岩、绿豆岩、绿页岩、黄砂岩、滑石及邻县的铝钒土。经过几个月数千次的试验,摸索了上万个数据,终于解决了从原料选用到技术配方,从生产工艺技术到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了技术上独特可行的墙地砖生产技术,被众多试用厂家确认珙县陶瓷原料品质好。珙县泥由于含氧化硅SiO2高达46%,氧化铝Al2O3高达34%,氧化钾8%,氧化铁0.49%,再加入石英、铝钒土、滑石等,烧失率6.38%;不加任何化学原料,可与目前国内高档抛光砖坯媲美,而且不加放射性原料硅酸锆,白度可达70度以上难能可贵。特别是可以适应低温快烧,吸水率控制在0.1以内完全瓷化,耐磨抗折强度高,以完美的质感、色泽满足人们追求高档、环保的消费目标,使蜀南陶瓷基地原料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珙县县委书记范崇宁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地说,珙县政府要把硬环境建好,正在致力搞好城镇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加紧进行陶瓷生产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在软环境方面四套班子开明开放,给足优惠政策,服务到位,与宜宾蜀山实业公司一起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欢迎各地陶瓷企业家到珙县投资,让陶瓷产业在珙县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