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牌刷新中国陶瓷形象

  深圳永丰源公司董事长刘权辉:用品牌刷新中国陶瓷形象
  新年伊始,深圳永丰源董事长、中国最大的民营瓷器企业家刘权辉斥资2亿元,将瓷器生产、瓷文化与深圳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接合起来,在深圳龙华建设中国最大的瓷工业旅游基地,引起了瓷器业的广泛关注。此时谁会记得他当年背着瓷器上街叫卖的场景?从小商小贩到“瓷器大王”的传奇经历,将“传统产业”、“高新科技”、“创新”几个时下非常流行的词汇紧密地联结起来了。
  传统瓷器要靠高新技术突围
  记者:深圳是中国重要的瓷器生产和出口基地,这是很少人能想到的。在人们印象中,好像深圳没有什么瓷器生产。您又是怎么考虑的?
  刘权辉:其实,提起日用陶瓷,熟悉品牌的人想到的是英国的WEDGWOOD,而不是中国的陶瓷品牌。WEDGWOOD的总裁来中国考察是坐专机来的,而中国的陶瓷销售人员去国外推销产品是背着沉重的样品去的,其中的差距除了产品质量本身,更多的是因为品牌的因素。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得到世界公认的品牌
  深圳之所以能成为全国瓷器出口基地,重要的原因是深圳掌握了瓷器高附加值环节的高新技术。我们很多瓷胎用的是景德镇生产的,但关键的技术是在深圳加工的。最后一些工序也在深圳完成,从深圳出口。人们印象中深圳不生产瓷器,其实,深圳正在成为高档瓷的重要生产、出口基地,只是与人们经验中的传统瓷器生产不同罢了。
  记者:中国瓷工业与国外的差距在哪里?
  刘权辉:瓷器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瓷器企业破产;另一部方面,一些高档瓷、品牌瓷企业高速发展。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去日本考察时发现,一个14人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每年的产值高达200多万美元,这相当于中国一个千余人工厂的产值,平均每人的产值有10多万美元,而中国的人均产值只有1000多美元。究其原因,当中的差距还是因为品牌。因为“MADEINJAPAN”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高品质的象征,而“MADEINCHINA”却似乎只代表了价格的低廉。
  陶瓷长期以来是中国形象“代言品”之一,“CHINA”的本意就是瓷器。然而,由于创新不够,英国、日本、德国已占据了高档日用陶瓷的大半江山。重振国家陶瓷品牌,超越英国、日本、德国,做世界上最好的陶瓷成为永丰源奋斗的目标,这无疑还是要依赖高新技术突围的。
  参展遭奇耻技术树品牌
  记者:我研究过关于您的资料,知道您祖上就是做瓷器的。这对您目前的事业有何影响?是什么激发您开创自己的品牌的?
  刘权辉:我父亲数十年从事陶瓷生产,是广东三饶美术彩瓷厂创始人。受此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我创办了盛兴瓷艺有限公司。
  从小学读书开始,我就常常背着瓷器上街叫卖。真正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却是1993年当我们第一次以独立参展商身份(以往是通过贸易公司代理)到沙特参展考察开始的。当时我走遍沙特的大小商场全部都是日本、欧洲、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商品,很难找到中国的陶瓷产品,这令我们感到很奇怪,我们有不少产品出口到沙特,这些商品都卖到哪去了呢?
  几经查找最后终于发现,我们的产品全部被卖到贫困地区和作为加油站的赠品了。当我们通过商场找到采购商向他推销我们的产品时,他傲慢地回答:“我们只跟日本人做生意,他们的品质好,中国产品的质量太差了。”正是如此耻辱令我立志一定要生产出比日本品质更好的产品。
  很快,我们有了第一个品牌产品———“盛兴牌”(后演变成“YFY+图形”),4年后将日本YAMASEN挤出中东市场,实现了当时的目标,将自己的陶瓷堂堂正正地摆在沙特的大小商场。经过四年的努力,永丰源陶瓷在国际市场上开创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同时树立了我们的市场信心,更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品牌重要性。
  记者:什么是永丰源陶瓷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根本原因呢?
  刘权辉:技术和品牌。1997年深圳市永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对品牌建设有了更具体的规划。根据市场考查和分析,认为设计一个符合欧洲人文化习惯的商标,更符合未来公司产品的特征和市场开拓的需要。由德国著名的XO设计集团设计的“auratic+图形”这一兼具东方魅力和西方色彩的品牌标识得到一致认可。从此,永丰源便开始了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
  在国外,瓷器是与珠宝一起卖的。而中国,长期以来,瓷器的概念却是作为粗瓷大碗放在日杂百货里。中国瓷要想被世界认同,首先是要将瓷器当成“瓷器”,当成“日杂”永远没有前途。
  记者:你对创立中国瓷器品牌有什么想法?
  刘权辉:我是先在中东、俄罗斯、南非、东南亚等品牌意识较弱的地区开展品牌推广工作的。公司利用这些地区容易接受新品牌的有利条件,积累品牌推广的资金。而在英、德、日陶瓷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欧美市场,采用以高科技、高品质含量的精品做前导的方式,开拓一条全新的品牌推广之路。
  中国瓷消费高潮即将到来
  记者:你怎样看待国内瓷器消费市场?
  刘权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解决温饱为第一需求,到彩电、冰箱的普及乃至住房、汽车逐步进入百姓生活,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品牌开始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在日用陶瓷方面国内还没有一个著名的品牌,而国际著名品牌也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国人对陶瓷品牌的认识还非常模糊。国内日用陶瓷市场还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这正是我们推广中国日用陶瓷品牌的最好时机。一旦能够占领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树立较高的知名度,从而奠定良好的品牌基础。
  记者:在人们印象中,瓷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你是怎么解决产品和技术升级问题的?
  刘权辉:瓷器是传统工业,但不等于就不要发展,不要技术创新。中国是陶瓷制造大国,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但产值却只占总产值的10%。总量优出,但产品水平较差,高档、精品陶瓷方面几乎无法与英、德、日等国家相比。
  中国瓷器出口,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价格上的优势来占领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各国反倾销工作日益加强,再继续使用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艺术品日用化、日用品艺术化是日用陶瓷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考虑与世界文化相融合的前提下,体现我们民族的精髓,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品牌,才能实现我们重塑中国日用陶瓷形象的目标。
  引入瓷工业旅游国际模式
  记者:听说永丰源工业园是将工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此模式受到市经贸和旅游部门的高度评价,你是如何想到这些创意的?
  刘权辉:深圳要建国际化城市,要建旅游城市,这就关系到深圳如何看待旅游资源的问题。有特点的工业企业应当成为深圳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在国外,瓷器生产是人们重要的旅游项目。在国内这方面还不多,我就想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准备将总体规划中的1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中的4万平方米的厂区设计为演示厅,介绍陶瓷制作中的手工拉坯、上釉、填彩、烧制等一系列传统工艺,并聘请国内外资深陶瓷艺术大师设计、绘画。这个瓷工业观光旅游项目建成后,供游人参观或参与其中,既宣传了中国陶瓷悠久的文化、起源和发展,又把目前陶瓷全自动生产线对比展示其中,不断提高人们的陶瓷的信心、理解和审美,使得陶瓷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已经有步骤地和北京中央美院陶瓷工艺系杨教授洽谈在校学生来厂实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发扬新生代力量,从各个环节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为达到高品质的产品。
  永丰源还要从科技中汲取力量,成立永丰源陶瓷原料研究所,网罗科研人才,更加透彻地研究分析陶瓷硅酸盐类的原材料,不仅让原材料的深加工达到国际精细化、标准化的先进水平,在陶瓷界推广精细材料,还要运用其成果在产品上达到轻、薄、透、亮、光、细腻的效果,从而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为打好品牌之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