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英雄]曹希全把泥土变成金子

  企业规模:嘉明陶瓷目前拥有固定资产2.5亿元,是一家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产品远销五大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财富观:钱赚多了,对我而言只是一个符号,因为它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把企业做得更好,才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最大困惑:一个企业从建立到快速发展,对当地人群的依赖性很大.但面对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人的问题如何解决,的确让人困惑。

  最大期盼:让标有“山西制造”的陶瓷产品摆在外国商场的货架上。

  今后打算:从全国各地继续招聘人才,在营销上做文章。今后不仅要赚加工利润,而且要赚品牌带来的利润。

  自己所在的小山村建成了一个资产多达两亿元的大型陶瓷基地。许多人说,曹希全是一个能把泥土变成金子的人。

  1991年3月的一天,在怀仁县南堡村最先搞运输的曹希全接了一笔“大买卖”———给太原陶瓷厂送矸石。进入陶瓷厂,看到人家干的热火朝天,曹心想:人家从怀仁拉上原料干还能赚钱,自己家乡就是陶瓷原料的产地,何不自己建一个瓷厂?1992年8月嘉明陶瓷厂正式成立。

  嘉明陶瓷产品粗看和人家不分上下,但经仔细对比,光洁度与别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第二天一大早,曹希全便返回了厂里。隧道窑燃煤烧变成辊道窑燃气烧制,传统特色造型扩大为20多个花色,嘉明产品逐渐走出了雁北,甚至远销海外。

  “当时名义上陶瓷是出了口,实际到了外国后,他们却打着自己的品牌出售。我们最多挣的只是辛苦钱。可要想改变现状,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曹希全说着皱起了眉头。

  为了让嘉明陶瓷走出去,曹希全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进修了企业管理学专业,并且只要一有时间,便到全国各地考察。这样几年下来,被他请回来的陶瓷专家越来越多,开发的新产品也在市场上走俏起来。

  “我现在压力真的很大!企业正处在爬坡阶段,想占领国际市场,自己手里又没有牌可打;跟着其它厂子抢国内市场,互相压价,自相残杀,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人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好,嘉明发展会更快!”曹希全话语中透出几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