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花:中国首富黄光裕的启示

    上周五,中央电视台把年仅35岁的“胡润榜”中国首富——身价105亿的黄光裕请到了对话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做了一个小游戏:他要大家都假想自己有105个亿,然后把如何花这笔巨资的方案写在纸上,结果只有黄光裕写了三个字“不够花”。黄光裕的回答也并不夸张,因为他向主持人“透露”,自己的公司每天一开门就得花500万元。
    在电视上看上去低调、沉静的黄光裕为什么如此豪气,因为它是大名鼎鼎的国美电器的创始人,黄从17岁就开始做生意,在18年间为我们演绎了一部中国的山姆·沃尔顿式的创富神话。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他的身价从18亿一路狂飙到105亿,把其他国产富豪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笔者之所以大谈黄光裕的“威水”史,是想提请陶瓷行业人士注意,在加入WTO后的中国市场体系中,以掌握通路为核心竞争力的零售业态,其商业价值已经越来越凸显。而联系国美、物美、苏宁最近接连上市的事,大家更容易看清终端所爆发出的巨大威力。
    不错,我们确实已经进入到了“终端为王”的时代,黄光裕成为中国首富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而这一点,今年在陶瓷行业也开始得到佐证——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型建材超市对陶瓷终端的控制力已经开始威胁陶瓷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建材超市对话语权的控制已经令有些陶瓷企业陷入“两难”处境:进去吧付出的代价太大,不进去吧又似失去了主阵地。
    陶瓷企业如何应对咄咄逼人的大型超市?一味的逃避恐怕不行,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而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就必须实行品牌战略。超市作为通路本身也是一个培育品牌的载体,企业倚重超市的战略,实际上也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显强势的建材超市可能会成为逼迫陶瓷企业提升经营层面的一股重要的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