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70%以上的日用陶瓷在中国制造,但在国际上的高档日用陶瓷展厅内却很难觅到‘Madein China’的字样,占陶瓷市场绝大多数的日用陶瓷不够艺术、缺少自己独特的设计是主要原因。”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这一传统工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很担心。
记者昨天获悉,由陶瓷设计专家组共同完成的“有限发行收藏版21头茶、咖啡具日用瓷”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发行。这标志着在日用陶瓷艺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寻求日用瓷的艺术
据介绍,此次“有限发行收藏版21头茶、咖啡具日用瓷”共2000套。负责造型设计的张守智、杨永善教授都是著名陶瓷艺术家,其作品紫砂《曲壶》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收藏。进行画面装饰的常沙娜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敦煌艺术和艺术设计研究专家。
在设计完成后,这次所有的陶瓷生产都将靠纯手工完成。几十个工人每天也只能生产两套,而因为调色和特殊形制的原因,也有不少作品“夭折”。一位陶瓷收藏家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一套日用陶瓷,也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陶瓷优势资源正被“蚕食”
“在中国菜肴红火的同时,我们看到很多餐馆使用的瓷餐具几乎一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教授认为:“日用陶瓷不仅是一种器物,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以艺术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生活。”
但国内存在的现状是多数日用瓷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只把日用陶瓷作为器物来生产。作为一大陶瓷产地,潮州拥有的工艺美术师等专业艺术设计人员却不足10人;而另一方面,因为接受来样订单,设计人员无用武之地,大量艺术院校相关学生进不了瓷区。
“中国曾在古代就以陶瓷享誉世界,我们在材质、工艺和设计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说。许多外国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进驻佛山、潮州和唐山等产瓷地,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力生产他们设计的“艺术”日用瓷。张守智介绍:“这些产品出口后没有任何中国的标签,在国外高档‘艺术’日用瓷的展厅中以高出国内产地30倍的价格成交。”同时,外国公司又“收购”一些有特色工艺的制瓷厂家,如以高温釉下彩工艺闻名的湖南群力瓷厂几个月前就被韩国某公司掌握了控股权。
由著名陶瓷艺术设计专家组打造的这套日用陶瓷是一种尝试,希望可以带动国内日用陶瓷艺术设计,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游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