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与核心竞争力制约福建陶瓷出口

    新华网福州11月25日电(廖启平)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福建省陶瓷产品出口2458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7%,其中,对美国和日本分别出口7759万美元和1815万美元,增长19.24%和30.9%,对德国出口1993万美元,下降6.2%。主要出口产品为瓷制装饰品、陶制装饰品及上釉的陶瓷品,分别出口8418万美元、7730万美元和3032万美元,增长8.56%、21.56%和70.59%。
    陶瓷产业是福建省的重要产业,陶瓷产品也是福建省出口的特色产品。今年以来,由于陶瓷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提供最惠国待遇等原因,福建省陶瓷产品出口有所增长,但从出口产品结构和档次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目前,福建省陶瓷产品出口还存在两大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技术壁垒成为陶瓷出口的阻碍。据调查,贸易壁垒每年约影响我国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不仅一些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印度等也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诉讼。近几年,我国陶瓷出口因反倾销诉讼已接连受阻。与此同时,设定安全技术标准以及保障措施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也给陶瓷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欧盟仍对中国出口的陶瓷餐具等产品实行数量限制,欧美等主要国家均对陶瓷制品进口设置了大量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了陶瓷产品的出口。出口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产品单一更新慢,不能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开发差异化消费产品。如福建省陶瓷装饰品出口占陶瓷产品出口总量的67.78%,而价格较高的技术用陶瓷产品仅出口10万美元,还不到出口值的1%。中国陶瓷产品技术含量和价值比较低,虽然产地在中国,但美国等跨国公司控制了产品设计、品牌、销售和市场等高利润业务,获得最大利益的还是这些公司。
    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取消对中国陶瓷出口的配额限制后,消费能力强的欧盟将上升为我国陶瓷出口的第二大市场。福州海关有关人士提醒,面对出口商机,陶瓷产品出口企业应做好相关工作:积极推进陶瓷技术设备更新,试行采用国际通行的专业化生产方式,以获得陶瓷产能的经济效果,防止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以免误入反倾销陷阱;注意新产品设计开发,搞好品牌推广营销,尽快完成由低级产品到高中档产品发展趋势的转变,提升出口产品身价,以合理的价格循序渐进地进入异国(地区)市场;尽量与当地公司或跨国大公司合作,适当照顾当地厂商的利益,尽量减少贸易摩擦;适时地走多元化道路,积极开拓个性化的消费市场,逐步适应与提高抗御市场风险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促进陶瓷产品的出口。